長平觀察:習近平為什麼不急於和特朗普通話?
(德國之聲中文網)周一(2月3日),特朗普宣稱,他將在“未來24小時內”與習近平通話。然而,通話並沒有進行。
周二,白宮新聞秘書卡羅琳·萊維特說,兩人的通話正在安排中,很快就會進行。白宮貿易顧問彼得·納瓦羅也說,兩人會在周二通話。然而,通話還是沒有進行。
當天,特朗普改口說,他並不著急和習近平通話。萊維特也改口說,通話還沒有安排。
周三,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被問到兩人何時通話,避而不談。
由此可見,真正不著急和特朗普通話的人是習近平。特朗普呢,其實有點著急。
早在福克斯新聞(Fox News)1月23日播出的訪談中,特朗普就表示,他“寧願不必”對中國加征關稅。然後他說,說習近平“就像我朋友”,並表示最近與他的通話“進行得很順利”,“這是一場很好的友好對話。”
然而,這位“朋友”不大領情,沒有主動表示要跟他再來一次“友好對話”。
中國並沒有使出狠招
上周五(1月31日),白宮表示,對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加征關稅的決定將如期(2月1日)生效。到了周六,媒體一直等到晚上,特朗普才簽署了行政命令,但把生效日期推遲到周二。
在刻意留出的緩沖時間裡,特朗普與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領導人通話,關稅戰都閃電暫停。顯然,他期待和中國也是如此。
除了對習近平一再表示友愛之外,特朗普也一再加大威脅,稱美國關稅的“威力很大”,並說加征10%關稅只是第一炮。習近平泰然處之。
周二,中國的回應不是通話,而是宣布針對美國采取反制措施:產於美國的煤炭、液化天然氣將被加征15%關稅;原油、農業機械、大排量汽車、皮卡則面臨10%的關稅。與此同時,中國商務部宣布把美國PVH集團和因美納(Illumina)公司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並立案調查谷歌公司。
了解情況的人都能看出,中國並沒有使出狠招,比如像特朗普第一任期的貿易戰中那樣,禁止進口共和黨南方票倉州的農產品。有專家認為,目前這些反制措施更多只是象征意義。
雪上加霜,凍著了誰?
這並不意味著加征關稅不會打擊中國經濟。事實上,眼下的中國經濟深陷困境,房地產癱瘓,消費疲軟,失業率上升,工資下降,企業虧損加劇……中國政府試圖通過出口消化過剩產能,拉動經濟增長。特朗普加征關稅無疑是雪上加霜。
但是,這些霜並不像特朗普吹噓的那樣多。當然,特朗普自己也知道,相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25%關稅來說,對中國加征的10%也只是溫柔一刀。
德國智庫Ifo研究所認為,中國比加拿大、墨西哥更能承受與美國的貿易戰。如果戰火全開,預計中國的出口將僅下降3.8%,而加拿大可能下降28%,墨西哥可能下降35%。
專家們還認為,特朗普揮動關稅利劍,可能最終效果是“殺敵八百,自損一千”。2019年,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的研究表明,貿易戰關稅完全由美國進口商承擔,並未降低中國商品的進口前價格。2024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一項研究估計,假如取消2018-2019年的關稅,三年內美國產出可能增加4%。
貿易戰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跟中共自己打擊民營企業的“戰果”相比,簡直可以忽略不計。因此,哪怕真的是雪上加霜,受凍的也不是習近平。
世界會回歸多極化?
習近平不著急更重要的原因,正如我在2019年評論特朗普第一任期發動貿易戰的時候指出的那樣,跟特朗普相比,習近平有足夠的”代價”可以支付。習近平可以宣布“不惜一切代價”,而且可以讓“代價”們(被犧牲利益的民眾)歡欣鼓舞。——美國“代價”在鬧,中國“代價”在笑。
如何忽悠這些“代價”們呢?那就是讓他們相信,西方民主自由都是虛偽的,天下烏鴉一般黑,每個國家/政權,都為了自身利益勾心鬥角。因此,中共不顧一切維護政權穩定,也有其合理性。
中共宣傳機器開足馬力,有時也難以服眾。特朗普不談民主自由,一切為了交易,正中中共下懷。把戰場設置在冒貿易領域,而不是法治、人權、新聞自由、網絡管制、新疆、西藏……這是中共最樂見的“鬥爭”。
被認為是對華鷹派的前參議員盧比奧,當上國務卿之後,似乎放棄了他長期以來對人權議題的興趣。上周他在接受媒體人梅根·凱利(Megyn Kelly)專訪時說:“世界長期由單極霸權主導是不正常的,是冷戰結束的產物。最終,世界會回歸多極化,不同地區會出現多個大國。我們現在面臨的就是這種情況,比如中國,一定程度上俄羅斯也是。”
他描繪的國際關系,就是奧威爾小說《一九八四》裡的世界圖景:三個超級大國,即大洋國、歐亞國與東亞國,瓜分天下,均實行集權統治,互相廝殺又互相依存,誰也不會想要消滅誰。
既然這樣,習近平為什麼要著急呢?
特朗普著急,是因為美國仍然是民主制度,很多媒體仍然獨立自由,他還沒有習近平和普金那樣有足夠的“代價”可以揮灑。不過,等到他真的跟習近平和普金成為“好朋友”之後,也就可以對“打仗”泰然處之了。
作者長平是中國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作家,六四記憶· 人權博物館總策展人,現居德國。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