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外文摘:特朗普說「習近平主席很聰明」,他是認真的嗎?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外交事務》雜志發表文章《中國的特朗普戰略》,作者Yun Sun認為,北京預計特朗普政府將對中國采取強硬政策,可能會加劇兩國之間的貿易戰、科技戰以及在台灣問題上的對抗。普遍的看法是,中國必須為即將到來的風暴做好准備。自特朗普的第一任期以來,北京就已經在調整對美策略,而過去三個月裡,更是進一步完善了應對特朗普政策的不確定性、反制措施以及減少損害的戰略。因此,一項旨在鞏固中國國內經濟和外交關系的廣泛計劃,已經悄然展開。
文章說,與2016年不同,中國領導層這次已經知道該如何應對特朗普。特朗普的第一任期讓北京明白,美國可能會打破所有外交禁忌,包括對中共的直接批評以及對台灣的支持。因此,北京已做好准備,迎接可能更嚴厲的制裁和高額關稅。
作者指出,經過八年的調整和准備,北京相信自己能夠承受一個動蕩的特朗普政府。盡管中國經濟面臨挑戰,但中國領導人認為,四年的特朗普執政不會導致全面經濟危機。相反,他們期待特朗普的政策會削弱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為中國提供擴展影響力的機會。
作者認為,在北京看來,中美競爭只是更大歷史進程的一部分:中國的崛起以及對美國全球霸權的取代。北京認為,美國自身的政策最終會動搖其全球領導地位,而中國的首要任務,就是穩住陣腳,等待機會。
中美關系可能讓人大吃一驚?
“我非常尊重習近平主席。”“習近平主席很聰明。媒體不喜歡我稱他聰明,但他確實是個聰明人。”“我希望中國發展得很好。我真的希望如此。”這些話都出自特朗普之口,他口是心非嗎?《華盛頓郵報》發表文章《特朗普是對華鷹派嗎?》,作者Graham Allison認為,特朗普確實相信自己所說的話。
文章說,特朗普對中國問題的看法,可能與主流共和黨和民主黨的共識截然不同,尤其是在如何與習近平打交道的問題上。主流觀點認為,特朗普的對華政策將是拜登政府政策的加強版。但如果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內按照競選期間的言論與習近平接觸,那麼未來四年的美中關系不僅會與過去四年截然不同,也會與他的國務卿魯比奧和國家安全顧問沃爾茨等典型鷹派的立場大相徑庭。
文章說,特朗普勝選後,不僅邀請習近平作為特別嘉賓出席就職典禮,還保證讓他成為國際貴賓中的“第一位”。從近期特朗普與習近平的電話通話內容,以及習近平隨後與普京的對話來看,特朗普似乎在嘗試將習近平作為談判伙伴,共同促成烏克蘭停火。在第一輪關稅政策中,特朗普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關稅稅率高達25%,但在短暫暫停後,他決定先對中國商品加征10%的關稅。這種區別對待同樣值得關注。
作者說,正如俗話所說“跳探戈需要兩個人”,特朗普宣布加征關稅之後,習近平給予美國了一周的緩沖期,表示願意進行談判,並且沒有立即對美國農業產品進行報復。
文章回顧歷史指出,當年尼克松秘密派遣基辛格前往北京,推動中美關系破冰時,甚至連他的國務卿都被蒙在鼓裡。
當然,今天的情況與當年的歷史性轉折不可同日而語。但作者仍然認為,到明年這個時候,中美關系的發展一定會讓我們大吃一驚。
AI大模型:中共編修地方志
台灣“上報”發表文章《中共已為AI生成黨文化模型奠基》,作者今濤拍暗指出,中共在1949年篡政後,便開始著力編撰其“執政史”——修志,遲至1958年“編修地方志”啟動,隨後停止於10年文革。1980年中共恢復“地方志編纂”。2006年,中共《地方志工作條例》法規出籠,全國省、市、縣三級,均設有地方志辦公室,負責編修所在地方志,說穿了,就是在反映“行政區域自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的歷史與現狀”的過程中,剪除傳統文化的精髓與內涵,標榜中共政績,虛構歷史成因,偽造一份中共統治下的江山圖本,使之成為“沒有中共就沒有中國”的歷史證據。
中共多年一直在證明其執政的合法性,因此也欲修志“勘定邪惡”。不過,在十三五規劃中,加入了“加強修史修志”的習近平重要批示,推動修志,則與AI不無關系。以中共唯物主義、無神論為基本指導,以進化論為基點的大規模編修方志“運動”目前已經為AI建立了龐大的庫存。
文章說,截至2023年6月,中共全國編纂完成省、市、縣志書1萬多部,編修部門志、行業志、專業志、鄉鎮村志2萬多部,編纂地方綜合年鑑3萬多部,此外還有多達3208部閹割篡改了真相的綜合年鑑出版。要知道,二十四史中篇幅最龐大的官修史書《宋史》,也不過約500萬字,中共編修的一本《武漢市志》成書就高達1250萬字,而完成的1萬多部志書,總字數遠超10億字。
作者認為,海量的黨文化模板,成為中共高牆內炮制“大模型”的唯一基礎。無論原創、盜版、山寨AI,都逃不出框定範圍,也都是在黨文化模板中“套殼”。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