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貿易戰科技反制:中國調查谷歌只是一個開始?

(德國之聲中文網)近期,作為對美方貿易政策的回應,中國當局不僅宣布了反制關稅和對稀有金屬的進一步出口限制,還啟動了針對谷歌的反壟斷調查。調查谷歌遠不是表面上看似的象征性反制,相比於2018年貿易戰,中國反制手段已不僅限於關稅,而是直接向美國科技巨頭施壓。

盡管谷歌早在2010年因審查問題退出了中國的終端用戶市場,但它依然通過授權模式在中國市場獲取可觀收入。眾多中國智能手機品牌,如小米、OPPO和Vivo,雖然使用的是免費開源的安卓(Android)系統,但如果希望在海外市場提供諸如Google Play商店、Chrome瀏覽器等服務,就必須向谷歌支付授權費用。因此,谷歌仍然依靠中國手機制造商的出口業務,獲取數十億美元的收入。

或利好華為?

中國此次反壟斷調查可能會改變這一現狀。部分業內人士認為,北京此舉不僅是對美方加征關稅的回應,同時也可能迫使谷歌在商業模式上作出調整,對於中國手機廠商來說或許會帶來一定利好。但也有人擔憂,若中美科技戰進一步加劇,安卓系統可能會成為犧牲品。

事實上,早在2019年,美國政府就曾對華為實施限制, 將其列入“實體清單”,導致華為無法再使用谷歌服務,並不得不研發自有操作系統鴻蒙(Harmony OS)。如果當前局勢進一步升級,鴻蒙系統或許會成為更多中國手機廠商的替代方案。

美科技巨頭同樣面臨被調查風險

不僅是谷歌,其他美國科技公司也可能成為調查對象。據報道,中國監管機構正在考慮審查蘋果App Store的收費政策,而英特爾等企業也可能面臨反壟斷調查。近年來,中國對美國科技企業的監管力度不斷加強,在關稅戰中通過向美科技巨頭施壓,也在積累與美國談判的籌碼。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德才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有興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