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姓民主還是姓專制?中美「不點名」互相抨擊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副總統萬斯在會議上說,“專制政權”正試圖利用人工智能來加強對其國內外的公民的管控,“與他們合作就意味著把你的國家拴在一個專制主人身上,後者想要滲透、挖掘、奪取你的信息基礎設施。”
在演講中,萬斯還提到了“廉價科技產品正在由專制政權大量補貼並出口”,暗指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大規模銷售的監控攝像頭、人臉識別系統、5G設備等。他也對人工智能行業遭到“過度監管”表示不滿。
在次日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郭嘉昆被問及對萬斯言論的看法。郭嘉昆重申了北京的立場,“反對以意識形態劃線,反對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將經貿科技問題政治化的做法”。
美國拒絕簽署閉幕聲明
在2月11日閉幕的巴黎人工智能峰會上,總共有60多個國家簽署了《關於發展包容、可持續的人工智能造福人類與地球的聲明》,其中包括中國以及眾多歐洲國家,美國、英國則沒有簽字。聲明承諾“促進人工智能的可及性以減少數字鴻溝”和“確保人工智能開放、包容、透明、合乎道德、安全、可靠和值得信賴”。文件還呼籲“為了人類和地球,人工智能應實現可持續發展”,並保護“人權、性別平等、語言多樣性、消費者權利和知識產權”。
美國副總統則說新一屆美國政府將“確保美國開發的人工智能系統不受意識形態偏見的影響”。英國首相府的一名發言人也對媒體表示,英國只會簽署其認為符合本國利益的文件。
專制國家掌握人工智能是否有危險?
人工智能開發商Anthropic的首席執行官阿莫迪(Dario Amodei)認為,此次峰會堪稱“錯失良機”。他在峰會期間表示,峰會本可以“確保民主國家控制人工智能,為該技術帶來的安全威脅做好准備,並預防其對社會和經濟的破壞。”
就在1月底,中國初創企業DeepSeek研發的AI模型以極低的成本實現了與OpenAI的ChatGPT相媲美的性能,且開源、免費,震驚了全世界。不過,出於安全疑慮,已經有部分國家采取措施禁止政府設備使用這款來自專制國家企業的免費產品,美國國會也有議員正在醞釀相似的法案。
(法新社、美聯社)
DW中文有Instagram了!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