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中國在北京附近建造秘密軍事中心嗎?
(德國之聲中文網)《新蘇黎世報》在題為“中國在北京附近建造秘密軍事中心嗎?”的報道中寫道,1月底,英國《金融時報》首次公開該建設項目,並對施工現場進行了報道。該疑似指揮中心位於中國首都郊區房山區西石府村。文章說:“美國公司 Planet Labs 2023年7 月和 2025 年 1 月拍攝的照片顯示了顯著的變化:一年半前未開發的區域現在變成了一個街道、建築群和基礎設施項目密布的大型建築工地。
“據專家介紹,這些深坑表明,這裡正在修建大規模的加固掩體系統。超過一百台橙色起重機正在佔地面積數平方公裡的地下基礎設施上作業。該設施的目的應該是在發生戰爭,甚至是可能的核攻擊時,保護中國的軍事領導層。”
文章說,該建設工程並不是該地區唯一的大型項目。盡管網上的言論大多受到審查,但中國一些論壇上還是出現了有關個別村莊被拆遷的猜測。
文章寫道:“尤其是台灣和美國將密切關注該建設項目。如果懷疑被證實,即這裡不是在發展經濟,而是中國軍事力量有針對性地大勢擴張,該地區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可能會進一步加劇。”
中國戰略的實施令人失望
China.Tabl的文章寫道:“根據聯邦政府的回應,實施對華戰略雖然是整個聯邦政府的責任,但綠黨籍部長貝爾博克領導的外交部負有協調任務。在與中國打交道時,已終結的社民黨、綠黨和自民黨組成的紅綠燈聯盟似乎常常陷入分裂。盡管貝爾博克和其他綠黨成員一再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提出尖銳批評,但社民黨籍總理肖爾茨似乎總是擔心中國會被激怒。”
文章稱,當被問及“去風險”(De-Riskings)的實施情況時,政府的回答是:“風險降低措施的具體成果和速度取決於每個案例和不同行業中大量不同的因素。”政府還稱,與公司和協會代表的討論以及與中國相關的商業環境調查顯示,針對中國降低風險這一話題對德國經濟很重要,並且“經常以具體的方式得到解決”。但政府並未對此提供任何進一步的證據。
China.Table的文章援引德國工商會外貿主管沃爾克·特雷爾(Volker Treier)表示,德國對華去風險的的努力還不夠。 他說,“經濟依賴性,特別是對原材料和涉及數字化、能源供應及流動性轉型前期產品的依賴性,短期內無法被其他供應國家或路徑所取代。聯邦政府已采取原材料基金的初步措施,但供應鏈的全面多樣化需要更積極的貿易政策,而這種政策依賴於新貿易協定的批准。”
文章還稱,當被問及采用何種方法來衡量去風險化是否成功實施時,聯邦政府在答復中引用了來自中國的特定產品的進口份額,並稱這些是衡量關鍵中間產品和技術對中國依賴程度的關鍵指標。科隆國際經濟研究所(IW Cologne)建議聯邦政府成立一個工作組進行審查,查明德國是否真的必須依賴來自中國的某些產品。但該研究所的尤爾根·馬特斯 (Jürgen Matthes) 指出,這並沒有發生。“其他國家清楚地知道他們在哪些地方存在關鍵性依賴,但聯邦政府在這方面仍然基本上是盲目的。”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DW中文有Instagram了!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媒體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