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買德國潛艇 能擺脫對俄依賴嗎?
(德國之聲中文網)早在2023年,蒂森克虜伯的軍艦制造部門TKMS就和印度國企馬扎岡造船廠(MDS)簽署了合作生產潛艇的協議。兩家公司現在確認,印度國防部已經開始對兩家合作企業提出的報價進行“進一步審核”。
除了蒂森克虜伯和馬扎岡造船廠,西班牙國有造船企業Navantia也曾聯手印度企業拉森圖博(L&T)參與印度國防部的潛艇競標,但是最終敗給了蒂森克虜伯與馬扎岡的方案。
根據馬扎岡造船廠的證券市場公報,國防部已經邀請德方公司進行業務洽談。據知情人士披露,這筆交易金額將超過50億歐元。
TKMS總裁伯克哈德(Oliver Burkhard)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馬扎岡與蒂森克虜伯將在兩國政府的支持下共同打造可持續且安全的未來海洋。
印度長期進口大量軍火
根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SIPRI)的數據,2019年到2023年間,印度進口軍火中高達36%都來自俄羅斯,超過任何其他國家。美國耶魯大學的東南亞事務專家辛格(Sushant Singh)指出,印度對俄羅斯軍火的依賴將持續下去,“而且印度並沒有展現出降低對俄依賴的意願。”
曾經擔任印度駐中國大使館武官的亞洲安全事務專家、印度陸軍中將納拉辛姆漢(S.L. Narasimhan)則認為,如果需求、價格預期、產能都合適,那麼印度和歐洲將會加強防務合作。他對德國之聲強調,此前印度已經和法國簽署協議訂購鲉魚級潛艇,德國也曾向印度銷售大量軍火:僅在2024年上半年,印度就從德國購買了1.5億歐元軍火,是德國軍火的第三大目的地。
有雄心無財力
根據蒂森克虜伯的官方說法,此次擬售予印度的六艘柴電潛艇將是全球最先進的常規動力潛艇,裝備了不依賴空氣推進技術(AIP),即無需獲取外界空氣中氧氣的情況下也能夠長時間地驅動潛艇的技術。這也因應了印度海軍增強實力從而能在地區抗衡中國海軍的雄心。就在今年1月,印度總理莫迪在出席國產軍艦以及潛艇下水儀式時說:“印度正在發展成為重要的海軍強國。”
根據合作協議,蒂森克虜伯將主要負責新型潛艇的研發和設計,具體的建造則在印度馬扎岡造船廠進行。
早在80年代,霍瓦爾特-德意志造船廠就曾經為印度海軍建造了4艘潛艇。這家位於德國北方城市基爾的企業後來被蒂森克虜伯集團收購。美國耶魯大學的東南亞事務專家辛格因此認為,此次蒂森克虜伯再次為印度建造潛艇“並非新鮮事”,這“只不過是重啟了一個嚴重延期的項目而已”。辛格強調,印度海軍目前的潛艇已經逼近服役年限。
莫迪擔任印度總理的十多年間,該國的國防開支明顯上漲,不過近年來其佔GDP的比重卻有所下滑。莫迪現在把軍工國產化定為優先目標。辛格指出:“軍方要求加快現代化,但是他們卻沒能獲得資金去購買先進武器。印度國防開支的一半都是人力開支。鑑於高企的通脹率、下滑的盧比匯率,印度軍方的購買力正在劇烈縮水。”
擺脫對俄依賴?
德國設計、印度生產的潛艇將符合莫迪的軍工國產化之目標。根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的數據,印度現在是全球最大的軍火進口國,在全球武器外貿中佔比近10%。俄羅斯依舊是印度最主要的軍火提供國,不過其重要性正在緩慢下降:2019年到2023年間,印度36%的進口軍火來自俄羅斯;而在2012到2016年間,這個比例曾高達69%。
不過,辛格卻認為,印度和蒂森克虜伯的潛艇訂單並不能說明印度想要降低對俄羅斯的依賴。“考慮到和蒂森克虜伯的合作歷史,在某種裝備上的合作再正常不過。”他指出,鑑於俄羅斯武器價格低廉、莫斯科願意轉移尖端技術、而且俄方掌握著印軍俄制武器的彈藥和配件供應,印度必然還會長期大量進口俄羅斯軍火。
在回復德國之聲問詢時,德國國防部引述國防部長皮斯托利烏斯(Boris Pistorius)2023年訪問印度時的表態:“德國需要和戰略可靠盟友開展軍工和軍事方面的可靠合作,印度也屬於此類盟友。”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Arthur Sulliv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