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評論:美歐關系陷危機 中國外交能發揮多少實質作用?
(德國之聲中文網)特朗普在加拿大、巴拿馬、加沙地區、格陵蘭島的言行,幾乎不比為了佔領烏克蘭領土而編造出各種理由的普京更差。 他把拜登辛苦營造的地域政治穩定的結構,即台灣、日本、南韓和其他國家的合作關系,全部否定,以致於台灣在中國強大的軍力面前陷入困境。
作為一個崇尚威權的政治人物,特朗普這次上台跟他第一任大有不同,他這次能夠名正言順地把所有的政府要職都給了對他忠誠的人,以致於特朗普的意志能得到幾乎不打折扣的執行。
歷史陰雲籠罩慕安會 80多年前綏靖主義噩夢重現?
美歐危機
為了所謂的美國的利益,特朗普正在拋棄幾乎所有以前的朋友和盟友。而這次慕尼黑的安全會議把各種關系,尤其是美國和歐洲的關系的尷尬推至到極點。 今天美歐關系的結局,冷靜地來看,跟歐洲搭便車以及那種所謂的後現代幻想的心態確實有關。歐洲在安全問題上,沒有自救的決心和能力,一直幻想著有美國幫著支撐下去。 在所謂的後現代幻想上,歐洲做的比美國民主黨還激進,對難民問題一直是無所作為,甚至還以為是在拯救全人類。而這樣便造成了如此多的由於難民的進入而帶來的不同問題。
這就是這次美國副總統萬斯為什麼站出來教訓歐洲人的背景。但更有甚者,美國政府不僅沒有阻止馬斯克支持德國右派的言論,相反,在歐洲的講壇,萬斯更是不顧歐洲的歷史背景,對德國右翼的選項黨AfD大肆贊頌,以致於萬斯在結束他教訓人的發言後,台下沒有人鼓掌。
而在烏克蘭戰爭問題上,特朗普已經斬釘截鐵要兌現他的諾言,那就是盡快地結束戰爭。但他結束戰爭是以犧牲烏克蘭為代價的,而且並沒有詳盡的計劃,也不願意跟歐洲和烏克蘭商量。相反,華盛頓倒是很願意跟俄羅斯商量。其主要背景不僅是因為特朗普對全世界威權政權本身有著“同情心理”,更主要的是,特朗普已經決定重新恢復俄羅斯地位,後者因為發動侵略戰爭而遭受孤立。而在處理烏克蘭戰爭問題上,國際法早已不是特朗普考慮的事項。當然,特朗普也知道為自己的行為辯護,即所謂的從人道主義出發,早日終止流血犧牲。 但烏克蘭不得不面臨被曾是最大支持者的出賣。
北京的機會
回到北京的外交界,特朗普這種“吃相很難看”的外交,不少歐洲人不僅准備不足,也不知道如何對待。而正是這種困局才給中國帶來的千年難遇的機會。 中國外交界現在熱烈地在討論的是,如何利用好這種局面,破除中國外交的困局,這也就不奇怪了。
中國會不會填補“美國優先”留出的空間?
中國外交的困局這幾年來確實令習近平非常頭疼。本來自己國民消費能力不足, 2024年中國人均財產淨收入增長率跌至十年來最低,凸顯房地產行業低迷對中國中產家庭的沖擊。而習近平則希望通過他的“新質生產力”,發揮中國制造業的優勢,把中國制造的產品推銷到西方和其他各國。 但沒想到在美國並不順利,而今天“讓美國再次偉大”的特朗普,更是用關稅手段對來阻止來自其他國家產品的進入。而歐洲,本來是個喜歡“綠色”的地區,且對氣候變化問題非常積極,但中國的綠色產品的進入竟然也被歐洲通過各種理由變得不順暢。 而目前中國的外交,最終目的就是要幫助習近平政府解決現在的經濟問題。 在美國那一方,一切會比拜登政府期間變得更不容易,但正是因為歐美之間的不歡,給中國接近歐洲提供了良好的機會。
台灣因素
當然,打破中國外交的困局還有其他一個重要理由。那就是,中國正加緊為習近平在任期間解決台灣問題,做好具體准備。而其中一項重要准備就是說服他國,一旦在中國武力拿下台灣後,能對其“事實”的默認。 據《經濟學人》雜志報道,中國在武力奪取台灣問題上,已經獲得了全世界近70個國家的默許。而歐洲今後對台灣問題的態度,更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這在前不久,美國政府網站上故意刪去了“不支持台獨”字樣後,說服歐洲就顯得更重要。
我們注意到王毅和其他官員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的表現。 首先,北京在官方場面強調“中國的回答是:我們要努力建設一個平等有序的多極世界”,倡導平等相待、尊重國際法治等等。這聽上去似乎跟歐洲人的說法沒有太大的分歧。而在具體事務上,北京這次甩出了一張牌,這可能使得歐美人一下子真的無法預料。
北京的許諾 – 好聽但不好使
北京想出的策略就是,從側面把歐洲的大門打開。 而這個側面就是烏克蘭。 北京知道,烏克蘭在當今被特朗普出賣或者被賤賣的情況下,很容易接受外來任何一方的幫助。 盡管烏克蘭對習近平領導的政府在以往三年內支持俄羅斯的政策非常不滿,但烏克蘭在當今的局面下不得不變得靈活機動。 在慕尼黑會議期間,烏克蘭外長瑟比加和中國外長王毅會了面。中方在會面中第一次暗示,向普京施壓以結束戰爭很重要。中國願意對此作出貢獻。並且,北京願意在安全保障、援助、阻止普京以及投資烏克蘭復興等方面,承擔責任。所謂安全保障也將具體地表現在派維和部隊進入烏克蘭。
特朗普為烏克蘭制定的和平計劃是怎樣的?
實際上,別的並不令人吃驚,令烏克蘭人意外的是,北京公開表示,向普京施壓以結束戰爭很重要。 顯然,北京在這裡有點耐不住特朗普一個想把和平戰果榮歸自己的做法。所以,北京甚至向烏克蘭違心地表示,有可能違背習近平最好的朋友的意願,試圖去阻止俄羅斯的戰爭。
但筆者擔心的是,烏克蘭人可能過度解讀了。中國人喜歡說客氣話,說了就忘,而在危難中的烏克蘭卻銘記在心。 北京不願意看到華盛頓跟莫斯科暗地做交易,所以必須借目前美歐危機打破在歐洲的困局。
但問題在於,北京有多少能力兌現自己的諾言呢? 烏克蘭人大概還沒有忘記,中國於2013年曾經承諾在烏克蘭遭到使用核武器的侵略或受到此種侵略威脅的情況下,向烏克蘭提供安全保證。可是,到了2022年,這些保證的蹤影何在?相反,普京在侵略烏克蘭之前,還悠哉地訪問了北京。
本文作者張俊華為德籍華人政治學者,在德國生活三十余年。他曾就讀於德國法蘭克福大學,並獲得哲學博士學位。此後曾執教於柏林自由大學等高校。現為法國Ecole Universitaire de Management客座教授。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張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