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德語媒體:中國重新定位

(德國之聲中文網)習近平在時隔六年多後再度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引起《南德意志報》的關注。除華為、比亞迪、小米、寧德時代、騰訊、DeepSeek母公司等大型民企創始人、老總外,2020年因“炮轟監管”而受到“懲罰”,此後一直鮮在公開場合露面的阿裡巴巴創始人馬雲也出現在座談會上。

《南德意志報》文章寫道:“此次亮相是政府的認錯,尤其是曾被整肅的阿裡巴巴創始人馬雲的出席。與許多其他公司一樣,黨也對他的企業予以了處罰,因為應該是黨領導一切,而不是創新型的私營企業家。但在與美國的競爭中,(中國)領導層似乎已經意識到需要私營企業。”

文章認為,“在慕尼黑安全會議結束後的次日,這次會議顯示出中國在與美競爭的一個關鍵戰線上重新定位:爭奪技術和經濟主導地位”。此外,”來自北京的畫面也清楚表明,中國不再相信兩國之間的合作。合作的日子已經結束了。現在是中國企業對抗美國企業。”

文章繼而把目光轉向中國外長王毅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的講話,指出中國在打造經濟實力的同時,也在對外政策上施展外交魅力。

文章援引柏林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負責人胡謐空(Mikko Huotari)寫道,”不應該低估中國“。這位專家還表示,“中國已經變得更加自信”,已經停止了攻擊性的語調。

文章說,”王毅呼籲歐洲參與和平談判,這觸動了布魯塞爾的痛處。至少在中期內,美國和俄羅斯之間的烏克蘭談判使得中國參與的可能性更大。中國可以在俄羅斯和烏克蘭的重建中發揮關鍵作用——這將為中國企業帶來巨大的利潤。在慕尼黑,王毅拒絕損害中方利益向俄羅斯施壓。他說:’如果中國不從俄羅斯購買天然氣,哪個國家能提供足夠的天然氣滿足中國人民的需要呢?’”

文章最後回到本周一北京舉行的民營企業座談會指出:“私營部門代表與國家主席習近平周一的會晤表明,黨的領導人也面臨著壓力。許多中國人對自己的政府感到絕望和不信任。混亂的華盛頓不會解決中國的社會經濟問題。專家胡謐空說:”中國並不處於強勢階段,但已經准備好迎接一個比美國少受一些損失的階段。中國可以做到這一點。“

“偏偏是現在”

“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對美國2015年以來首次取代中國,成為德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做了報道。文章寫道:”特朗普開始用高關稅封堵外貿,而偏偏是現在,美國成為德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德國聯邦統計局宣布,2024年,德國與美國的貿易額自2015年以來首次超過與中國的貿易額。德國與美國之間的進出口總額達到2530億歐元。德國與中國的進出口額是2460億歐元。“

文章指出,美國對德國經濟實力和繁榮的重要性則更為顯著:“德國傳統上在與美國的貿易中有較高的順差。出口大於進口。在德國與中國的貿易中,情況恰恰相反。現在,美國威脅歐洲及德國要對所有產品征收25% 的普遍關稅。美國已經對鋼鐵和鋁進口征收此類關稅。歐盟希望通過談判避免貿易沖突升級。如果此舉不成功,歐盟將對來自美國的商品征收關稅。”

文章還指出美國超越中國成為德國最大貿易伙伴的原因:”一是2024年德國與美國的貿易額小幅增長了0.1%。二是德國與中國的貿易下降了3.1%。這主要是由於德國對中國的出口下降。”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DW中文有Instagram了!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媒體看中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