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W事實核查:如何識別假新聞?
(德國之聲中文網)2022年4月,在社交媒體上流傳了一張截圖,顯示德國綠黨領袖、當時的總理候選人安娜萊娜·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據稱呼籲禁止私人養寵物,理由是寵物會產生過多二氧化碳。
2018年在巴西,也是在選舉期間,數百萬條支持右翼民粹主義總統雅伊爾·博索納羅(Jair Bolsonaro)的消息通過WhatsApp被廣泛傳播。這些消息中包括指控左翼工人黨(PT)計劃建立共產主義獨裁政權,或計劃將戀童癖合法化。
在新冠疫情期間,一些醫生和醫護人員發布的視頻和帖子中,包含了與其他科學研究結果相矛盾的言論,卻頻繁在網絡上瘋傳。
這些例子有什麼共同點呢? 它們都是假新聞(fake news)——也被稱為虛假信息(disinformation)。這類內容通常是部分或完全虛假的信息,被有意傳播,目的是影響政治觀點或獲取大量點擊量。
假新聞往往傳播極快,已經成為數字世界中的一大難題。許多用戶很難將其與可靠信息區分開來。 下面提供了一些建議,幫助你識別和應對虛假信息。本文重點討論文字類假新聞,更多關於識別虛假圖片和視頻的內容可在德國之聲官網查看。
保持警惕與懷疑
任何使用互聯網的人都應保持適度的懷疑態度,不要對所有信息都照單全收——尤其是那些情緒化、爭議性強,或看起來過於驚人、聳人聽聞的內容,更要謹慎。這正是前文所提到的貝爾伯克“禁寵”傳言的情況。她從未呼籲禁止養寵物,然而仍有許多人輕信了這條假消息。
如果用戶當時能冷靜思考並問自己以下問題,這一情況本可以避免:
- 這個問題是否讓我情緒激動,也許是因為我自己養了寵物?
- 我能追溯這段話的來源嗎?
- 這條信息——比如貝爾伯克的所謂言論——看起來合理可信嗎?
- 是否有人故意在傳播這條消息?在這個案例中,傳播者的動機很可能是抹黑貝爾伯克及其政黨。
- 是否有其他跡象表明消息來源可疑,例如拼寫錯誤?
假新聞從何而來?
假新聞通常以帖子形式出現在Facebook、X或Instagram等平台上。仔細查看發布這條新聞的賬號,往往可以發現許多關於此人興趣和立場的信息。有些賬號甚至可能由所謂的社交機器人(social bot)或網絡噴子(troll)操控。
通訊軟件也是傳播可疑信息的另一種途徑。例如前文提到的WhatsApp消息:在2018年巴西大選期間,大量消息被用來轟炸巴西民眾,以支持博索納羅。據《聖保羅頁報》(Folha de S. Paulo)報道,巴西公司曾委托網絡服務商群發支持博索納羅的消息。收件人的手機號碼來自這位右翼民粹主義者的競選團隊及第三方提供商。
如果你通過通訊軟件收到某條內容,可以詢問發送者這條信息的來源。在大多數情況下,對方只是隨手轉發,並沒有質疑其真實性或出處。
轉發假消息的問題日益嚴重。因此,WhatsApp目前設有這些功能:如果一條消息上方只有一個小箭頭,說明這條消息是別人轉發給你的(見截圖);兩個疊在一起的小箭頭則表示這條消息在傳到你手裡之前,已經至少經過五次轉發。 對於這種被大量轉發的消息,WhatsApp會限制其繼續轉發的次數,以防止其快速擴散。 在一些國家,這類消息旁邊還會出現一個小放大鏡圖標。點擊圖標後,可以直接使用Google搜索消息中的文本,快速核查消息的真實性。
如果消息中包含鏈接,你也可以點開查看它指向的是哪家媒體或哪些網頁。需要注意的是:消息裡有鏈接並不代表其中的信息就一定真實可靠。一些網站完全無視新聞原則,只為博取點擊量,故意誇大甚至歪曲內容。
你可能還會發現,這個鏈接指向的是國家控制的網站、私人博客,甚至是諷刺類內容的網站。 判斷網站可信度時,可以留意以下幾點: 查看網站是否有出版者信息或編輯責任聲明;許多國家規定,任何商業網站都必須提供法律聲明;注意是否存在大量拼寫或語法錯誤;是否充斥過多廣告或頁面設計粗糙、不專業。
值得一提的是,陌生鏈接背後可能隱藏著竊取你數據的騙局。如果你被要求在不安全或不合適的頁面輸入密碼或個人信息,這很可能是一個所謂的釣魚網站(phishing site),也就是假冒網站。
消息是真是假?
仔細檢查一篇帖子、一條轉發消息或其他文本的內容本身非常重要。檢查這些說法或圖片是否前後連貫、合理可信?
如果你想進一步了解某個話題或事件,可以通過搜索引擎查找更多相關報道。例如,如果一位政客發表了轟動性的言論,或者發生了重大的事件,其他可靠媒體一定也會報道。在搜索引擎中點擊“新聞(News)”選項,通常更容易找到相關報道。你還可以指定搜索條件,比如發布時間或語言,以便更精確地篩選結果。
想要獲取可靠的信息,可以先從官方機構和權威組織的網站開始查找。 例如,在大流行病相關內容方面,世界衛生組織(WHO)和羅伯特·科赫研究所(RKI)顯然比個人醫生上傳的YouTube視頻更可信。 即使這些人本身是業內專家,他們也可能: 僅僅表達個人觀點;不了解全貌,信息不夠全面;甚至故意傳播誤導性言論。
如果一條新聞中提到具體的信息來源,例如某項研究、政黨綱領或一場演講,最好盡量查找原始資料,親自核對其中的內容。有些引述可能被刪減或斷章取義,從而讓原本的意思被曲解甚至完全改變。
還有一些網站專門致力於揭露假新聞、辨別真假信息。 德語地區的有:Correctiv、Hoaxsearch、德國之聲事實核查。國際範圍的有:FactCheck.org、Snopes、Full Fact這些平台提供專業的核查內容,幫助用戶識別謠言、澄清事實。
切勿盲目轉發
作為互聯網用戶,你可以通過不盲目轉發來對抗假新聞的負面影響。在轉發前,先仔細核實信息,不要只是別人發給你,你就順手轉給別人。虛假信息被轉發,並不一定出於惡意或有組織的宣傳,更多時候是因為粗心大意、未加留意,或者被強烈情緒驅使,沖動轉發。
如果你對信息的來源或可信度存疑,不要隨意轉發。相反,你可以和發送者溝通,表達你的疑慮,或者向平台運營方或事實核查網站舉報可疑的虛假消息。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Ines Eise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