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德國外交安全政策:一切都將與從前不同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的新政府將在外交政策領域面臨巨大的挑戰。所謂“時代轉折”,意味著幾乎在所有領域都需要重新定位。換言之,德國將徹底告別多年來作為經濟強國、但在地緣政治上相對謹慎的角色。

二戰結束後的幾十年裡,德國外交部長一直是一個令人羨慕的職位:一成不變地堅定融入西方聯盟,德國發展成為多邊主義的倡導者以及民主和法治的擁護者,外交上的重大決策無需單獨做出,而是與西方盟友肩並肩共同完成,國家的安全由美國負責。

美國不再願意為德國提供安全保障

然而,現在情況如何?在今年的慕尼黑安全會議(MSC)上,美國新任副總統萬斯(J.D. Vance)宣布,歐洲必須承擔自己的防御費用並承擔責任。有望成為德國下屆總理的基民盟主席梅爾茨(Friedrich Merz)在接受德國之聲采訪時表現出困惑:“我們正面臨一個歷史性的時刻:美國的安全保障受到審視,美國人也在質疑民主制度。”

而且這一切都以驚人的速度發生。基民盟外交問題專家基塞韋特(Roderich Kiesewetter)認為,德國正處於一個轉折點。德國必須清楚認識到,民主和法治正日益受到威脅,比如,中國目前正竭盡全力擴大其影響力,提高像德國這樣的民主國家對它的依賴。

基塞韋特在與德國之聲的對話中,主張推行一種將本國國家和經濟利益置於核心的政策,“否則,經濟後果將是巨大的,北約也將失去其威懾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外交和安全政策需要在戰略上進行明確的重新定位。舊的綏靖思維和對中國的天真態度不再適用,它們只有反效果。”

德國向烏克蘭派遣維和部隊?

在烏克蘭政策問題上,情況也將發聲重大轉變。自2022年春季爆發俄烏戰爭以來,無論在軍事上還是在接收難民方面,德國一直是繼美國之後對烏克蘭最大的支持者。而現在,結束戰爭的協議可能將由美國和俄羅斯談判達成,德國等主要歐洲國家將動用士兵負責該協議的執行。美國總統特朗普已經宣布,他不願意為此提供支持。

德國民眾是否支持這一政策尚不明確。民調研究所Forsa的一項調查顯示中,49%的人支持派兵維和,44%的人反對。現任德國總理肖爾茨只能重申一個他幾乎無法兌現的立場,他在ARD電視台上表示:“我們歡迎有關實現和平的討論,但對我們來說,這不意味著強迫接受的和平,也不意味著烏克蘭必須接受強加給它的條件。”

大力增強德國聯邦國防軍

但這種情況確實可能發生。不管怎樣,德國必須與歐盟其他成員國緊密合作,將精力集中於有效的自我防御。至於投入的資金,綠黨聯邦議員霍夫賴特(Anton Hofreiter)計算出的估值是5000億歐元。這是一個令人眩暈的數字。

基民盟總理候選人梅爾茨認為,德國必須在歐洲帶頭行動。他對德國之聲表示,“他們都期待德國承擔更大的領導責任。我一直在強調這一點。德國是歐洲人口最多的國家,位於歐洲大陸的地緣戰略中心。我們必須履行這一角色。”

對梅爾茨來說,德國的擴軍不僅關乎烏克蘭,“這不僅僅是烏克蘭的問題,這是歐洲如何防範俄羅斯侵略、事關和平的問題,這種侵略每天都在影響我們德國。我們的基礎設施、數據網絡以及通過波羅的海的數據電纜都面臨威脅。”

將繼續奉行對以色列的國策

在中東問題上,德國的影響力仍然較小。未來的政府也將堅持“國家理性”原則,即堅定支持以色列的生存權,並繼續推動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兩個國家的“兩國方案”,盡管這一方案實現的可能性越來越渺茫。

2028年後國防預算幾乎翻倍?

這一切將意味著什麼?核心問題是獲得自身的防御能力,現任國防部長皮斯托裡烏斯(Boris Pistorius)在2023年10月提出“戰爭能力”時已經涉及到這一點。2022年夏季,德國設立了一個約1000億歐元的特別基金(通過新債融資),專門用於擴充聯邦國防軍,但這一基金將在2028年用完。屆時,軍隊的支出還會從目前的每年約500億歐元飆升至800億、甚至900億歐元。這筆資金是通過進一步的舉債,還是通過削減其他預算來籌集,目前正是競選期間激烈辯論的主題。

基塞韋特認為,軍費的急劇增加對未來政府至關重要。如果沒有大規模擴軍,德國在華盛頓將不再被認真對待:“未來跨大西洋伙伴關系的地緣經濟意味著,歐洲必須提供一個最低限度的方案,以保住美國這個歐洲及北約的強大伙伴。”

新伙伴:沙特阿拉伯和南美國家?

德國外長貝爾博克在德國第二電視台幾乎絕望地呼籲,面對世界上的所有變化,歐洲應團結一致:“我們有4.5億人口。我們是世界上最大的共同市場。我們已經建立了新的伙伴關系。我們必須共同利用這一切,而不是陷入瑣碎的爭論中。”

她說到的新的伙伴關系包括與海灣地區國家的協議,以及與南方共同市場國家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和烏拉圭的協議。

結論是:德國必須自主擺脫對美國的依賴,掌控自己的防御,並對中國采取積極主動的利益外交政策。這聽起來很率性大膽,事實也是如此。德國的外交政策正處於徹底變革的開端。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Jens Thurau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