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美國凍結外援會將全球影響力拱手讓給中國嗎?

(德國之聲中文網)從解散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到退出國際組織,特朗普推行的激進“美國優先”政策引起了一些議員和專家的擔憂 – 尤其是在華盛頓憂慮北京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可能損害美國利益的當下,他們擔憂美國是否正在將全球影響力拱手讓給競爭對手。

對外援助曾是美國“軟實力”的重要工具,使其能夠在國際上贏得好感、建立盟友關系,並得以在不動用軍隊、武器或其他更具強制性的手段的情況下,對抗對手,維護國家安全。

在柬埔寨,美國的撤退與中國的介入形成了鮮明對比。特朗普政府叫停了美國國務院武器清除和銷毀辦公室(Office of Weapons Removal and Abatement)提供的630萬美元撥款,其中部分資金原本是用於清除戰後“美制遺留爆炸物”。中國則向該排雷行動提供了440萬美元。

美國政府官員表示,是時候重新評估美國在海外的花錢模式了。當被問及美國是否正在給中國和俄羅斯提供擴大全球影響力的機會時,國家安全顧問邁克·沃爾茲(Mike Waltz)在NBC的《與媒體見面》(Meet the Press)節目上否認了這一觀點,他表示:“這些任務和項目往往並不與美國的戰略利益 – 比如遏制中國相一致。”

在巴拿馬,特朗普政府成功促使該國退出了中國的海外發展項目——“一帶一路”,引發了中國的強烈譴責。

美國回撤 = 中國介入?

對於美國減少對外援助的影響,仍存在爭議。針對政府凍結外援和對美國國際開發署的打壓,多起訴訟正在進行,並已成功對其中部分行動按下了暫停鍵。

“特朗普的第二個任期將幫助中國實現其目標,即在全球範圍內擴大影響力。”耶魯大學法學院蔡中曾中國中心訪問學者張鋒在華盛頓的一場辯論中表示。

來自新澤西州的民主黨參議員安迪·金(Andy Kim)亦對此表示擔憂。“中國現在甚至不需要主動爭奪影響力,因為我們自己已經在讓步了。”金在《與媒體見面》節目中說道。

密歇根州共和黨眾議員約翰·穆勒納爾(John Moolenaar,眾議院中國共產黨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則認為,是時候重新調整對外援助政策了。

“我們深入研究後,會發現哪些策略有效,哪些無效,”他說。“然後就會知道我們應該如何創新,以新的方式推廣美國的利益和價值觀,並明確這些價值觀是什麼。”喬治城大學“美中全球問題對話項目”高級研究員丹尼斯·懷爾德(Dennis Wilder)指出,全球影響力不僅僅限於對外援助 – 美國掌控著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力量,美元在全球金融體系中佔主導地位。

“我們不應該輕易相信或僅憑表面現象就認定中國已經准備好或有能力填補美國留下的空白。”懷爾德說道。

中國駐華盛頓大使館則表示,北京“願意與包括美國在內的所有國家和各方共同努力,加強在發展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促進各國共同發展與繁榮。”

外援競爭

作為全球發展的兩大參與者,中美兩國在外援資金的使用方式上存在顯著差異。根據威廉瑪麗大學(William & Mary University)全球研究所的國際發展研究實驗室AidData的數據,大部分中國援助資金以貸款形式發放,通常用於能源和基礎設施項目,而美國的援助資金大多為低息或無息貸款,以及直接撥款,主要投向公共衛生和人道主義援助領域。

在秘魯,中國資金幫助建設了13億美元的錢凱港(Chancay),該項目於去年11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秘魯期間啟用。而美國的外援資金則用於支持咖啡和可可種植,以取代當地的可卡因生產。

在非洲,美國外援資金用於抗擊艾滋病,在南蘇丹,用於為營養不良兒童提供治療,在墨西哥,用於為移民收容所提供醫療服務。

美國國會認識到,美國也應投資於港口和工廠等實物基礎設施建設,並因此在2018年成立了一個機構,將政府資金與私人投資相結合,用於支持安哥拉跨非洲鐵路項目等工程。

該研究實驗室AidData表示,總體而言,2000年至2021年,中國在近1.8萬個海外發展項目上支出了1.34萬億美元,年均約610億美元。而2001年至2023年,美國(包括軍事援助在內)的對外援助總額為1.24萬億美元。

美國國際開發署是在冷戰期間為對抗蘇聯影響而成立的,是美國政府最大的對外援助機構。AidData指出,2023年該機構撥款438億美元,佔政府年度總支出的不到1%。

美國或損失國際好感

AidData政策分析主任薩曼莎·卡斯特(Samantha Custer)表示,由於中美兩國所資助項目類型不同,美國的撤退並不會直接導致中國填補空缺,但北京仍然是贏家,因為對外援助的核心在於建立關系和贏得好感。

“各國都在觀察美國如何與其伙伴和工作者打交道,並據此判斷美國是否是一個可靠的經濟和安全合作伙伴。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擔心我們可能不是。” 卡斯特說道。

她指出,這種情形會強化北京的敘事,即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合作伙伴和全球領導者。

總部位於紐約的“中國勞工觀察”(China Labor Watch)主要關注中國的勞工狀況,調查強迫勞動等行為。其創始人李強表示,該機構約90%的預算依賴來自美國的資金,美國政府凍結援助資金迫使該組織的大部分員工或被解雇,或被留職停薪。

萊頓大學(Leiden University)國際關系學副教授薩爾瓦多·桑蒂諾·雷吉爾梅(Salvador Santino Regilme)表示,美國凍結對外援助給中國提供了戰略機遇,使後者成為尋求無附加政治條件投資的國家的首選合作伙伴。

“美國凍結對外援助還意味著外交方式將回歸‘軍事化’模式,即軟實力將被邊緣化,取而代之的是硬實力脅迫手段。”他說道。

(美聯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德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