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全方位健康專欄】 超慢跑:運動新寵還是智商稅?

圖/中華國際全方位照護學會

作者:自由自在樂齡健身 K文哥

近年來,「超慢跑」逐漸成為運動圈的新寵,尤其在社交媒體上掀起熱潮。許多人認為,這種比健走稍快、但比一般跑步慢得多的運動方式,能夠提高燃脂效率、減少膝蓋衝擊,特別適合運動新手、銀髮族與體重較大的人群。然而,也有人質疑,這種運動方式的效果是否被過度吹捧,甚至被視為另一種「智商稅」。那麼,超慢跑究竟是科學支持的有效運動,還是只是一種市場炒作的運動概念呢?

什麼是超慢跑?它與一般跑步有何不同?

超慢跑(Slow Jogging)是一種低強度的跑步方式,速度通常介於8-10分鐘/公里,甚至更慢。這種運動方式源於日本,由運動生理學專家田中宏曉博士(Hiroaki Tanaka)推廣,旨在幫助運動新手或因身體狀況受限的人輕鬆進入跑步訓練。

超慢跑的主要特點包括:

      •   步幅短、小步快移動,減少對膝關節的衝擊。

      •   強調「微笑慢跑」(Niko Niko Running),也就是保持可以輕鬆交談的強度。

      •   心率維持在燃脂區間,能夠幫助減脂並提升心肺耐力。

超慢跑雖然看似簡單,但其核心理念是讓運動更加可持續,適合不習慣運動的人、體重較重者,以及年長者,幫助他們建立運動習慣,並逐步提升運動強度。

 

超慢跑的優勢:適合入門、低衝擊、高燃脂

1. 低門檻、容易堅持

對於平時少運動的人來說,傳統跑步可能會讓人望而卻步,因為太累、太喘、關節疼痛等問題讓許多人無法持之以恆。而超慢跑的低強度設計,使得更多人能夠輕鬆開始,並且容易養成習慣。

2. 減少膝蓋與關節壓力

相比於一般跑步,超慢跑的步幅短、速度慢,使得膝關節承受的衝擊較小,對於膝蓋曾受傷或關節退化的族群來說,這是一種更安全的選擇。

3. 燃脂效率高

許多人以為跑步速度越快,燃燒的熱量就越多。但事實上,只要維持適當心率(通常在最大心率的50-70%區間),燃脂效率就能夠提升。而超慢跑正好能夠讓身體長時間處於這個心率區間,因此對於想要控制體重、減脂的人來說,是一種理想的運動方式。

4. 提升心肺耐力

超慢跑雖然是低強度運動,但仍然能夠鍛鍊心肺功能,幫助提升身體的耐力,對於中老年人來說,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超慢跑的限制與挑戰

1. 運動強度較低,可能影響訓練效果

對於已經習慣規律運動、希望提升肌力或運動表現的人來說,超慢跑的強度可能不足。因此,如果目標是增加肌力、爆發力或提升運動能力,應該搭配其他運動,例如肌力訓練、間歇訓練等,以獲得更全面的效果。

2. 需要較長時間才能達到同樣的熱量消耗

雖然超慢跑的燃脂效率不錯,但由於強度較低,與一般跑步相比,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消耗相同熱量。如果是時間有限的人,可能需要考慮其他更高效的運動方式。

3. 容易感到枯燥

由於動作單一、節奏較慢,部分人可能會覺得超慢跑缺乏挑戰性或容易感到無聊。建議搭配音樂、Podcast 或與朋友一起進行,來提升運動的樂趣。

超慢跑適合哪些族群?

超慢跑並非適合所有人,但對於以下族群來說,可能是一種理想的運動選擇:

 運動新手:不習慣運動、但想培養運動習慣的人。

 久坐族:長時間缺乏活動、希望改善體能的人。

 體重較重或關節較弱者:希望減脂但擔心跑步會傷膝蓋的人。

 中老年族群:想保持健康、提升心肺功能、但不適合高強度運動的人。

然而,如果你的目標是提升運動表現、增肌、提高代謝率,那麼單靠超慢跑可能不夠,應該搭配肌力訓練與其他運動方式,才能獲得更全面的健康效益。

超慢跑只是開始,肌力訓練不可少!

許多人認為「運動=跑步」,但其實肌力訓練才是長期健康的關鍵。隨著年齡增長,肌肉流失(肌少症)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如果不進行適當的肌力訓練,即使有氧運動做得再多,肌肉量仍會逐漸下降,影響基礎代謝率,甚至增加跌倒風險。

 

建議將超慢跑與肌力訓練結合,透過低衝擊的有氧運動來維持心肺功能,搭配適當的阻力訓練來強化肌肉與關節,才能真正達到全面健康的效果。

為了鼓勵更多人培養運動習慣,慶祝全方位銀髮健身俱樂部新點開幕!即日起至3月底前,報名正課並完成繳費,即可獲得專業「超慢跑墊」!這款墊子可提供額外緩衝保護,減少運動時對膝蓋與腳踝的壓力,幫助運動更輕鬆、更安全。

了解更多資訊點我

作者簡介:自由自在樂齡健身 K文哥

K文哥,觀光系畢業,擁有近30年旅遊服務經驗,現專注於銀髮族健康促進與樂齡運動指導,致力於打造適合中高齡族群的運動模式,推廣低衝擊、高效益的健康運動。

專業經歷與認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