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一床難求 醫護忙到崩潰 急診塞爆 還能視而不見嗎?
台灣護理師荒以及醫療分級未落實都是沉痾痼疾,一旦流感盛行,醫療現場窘境無所遁形。賴總統出身醫界,上任後提出「健康台灣」目標,但對於醫療現場人力不足的嚴重性與對策至今未見多加著力。從台大醫院院長日前疾呼,新竹分院一口氣被挖走4名醫師,到台灣急診醫學會聲明求助,直指護理人力不足、床位調度失衡,將導致病人沒床位,急診醫護人員大規模出走的惡性循環。一連串救命呼聲,在位者置若罔聞。直至相關新聞上了媒體頭版,行政院終於有了動作,發言人表示,行政院長卓榮泰已經聽到,已請衛福部針對整備情形進行報告。
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指出,卓榮泰請衛福部必須對外說明政府因應及整備情形,對於已緩解急診壅塞情形的醫院經驗與處置方案,請衛福部協助各醫院參考並推行,以有效解決目前狀況。但其實台灣醫療現場問題重重絕非一朝一夕。除了健保制度先不談,光以人力來說,因為護理人員短缺,導致醫院開不了病房的窘境,已經延續好幾年,只是情況愈來愈嚴重。
病人排不到病床,進不了病房,急診室當然人滿為患。想要轉診也不容易,別家同樣擠不出床,談何容易。因為護理師荒絕非個案。護理人員高負荷以及長時間值班,已經讓不少培育出來的人才卻步。相關科系畢業就職率低,不是新聞,可惜至今未見改善。
不少護理人員在疲憊與無奈中苦撐,就有一位護理師曾連續值班超過十三個小時,面對重症病患無法及時進入加護病房的窘境,內心充滿了無力感與悲憤。事實上,從護理師人力短缺的現象中,可以看到台灣醫療體系近年來因人力流失而愈發脆弱。不但就職率低,相對的,離職率也相當高。原本每年新增的護理人力早已被不斷離職的中生代所抵銷。人手不足,留下來的人工作負荷更大,醫院也只能關床因應,脆弱的醫療照護現場能維持多久?
另一方面,醫師們面臨的誘惑也正不斷削弱急診與重症醫療的基石。醫界不斷示警,不少優秀的醫師紛紛轉投醫美及其他高薪領域。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就直言,醫師離職後大多不再從事原本需要高度專業的醫療工作,這不僅是對多年來培育人才的一大浪費,更使得急救、神經外科等重點領域的醫療服務岌岌可危。當制度無法留住優秀人才,民眾在面臨中風、心肌梗塞或重大外傷等緊急情況時,恐怕連最基本的急診處置都成問題。
值得檢討的是,這場醫療危機絕非始自今日。政府在推動醫療分級制度時,本應從整體醫療體系出發,建立起一套合理、有效且具彈性的分流機制,讓病人能依病情輕重分流就診。但民進黨執政以來,說要給護理人員加薪的錢也發了,護理師荒卻未見改善。本該扶植基層醫療,但衛福部卻2度大開醫療中心名額,導致醫療分級更加混淆。如今醫院急診面臨崩潰,不僅暴露了系統性缺陷,更突顯出長期以來政策失當與資源錯置的結果
無疑地,當前醫療體系亟待改革,行政院卻還在配合民進黨大罷免政治內耗。衛福部應該拋棄舊有的應付式策略,積極推動基層醫療建設,並合理調整醫療資源配置。同時積極改善醫護人員待遇,仿效先進國家的護理分級制度,以留住急診與重症領域的專業人才,別讓國人連最基本的健康照護都不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