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跟歐洲決裂?美國在聯合國跟俄國同一陣線

(德國之聲中文網)週一(2月24日)是俄烏戰爭屆滿三週年的日子,聯合國大會與安理會皆舉行會議討論俄烏局勢。然而,在歐洲強調對烏克蘭支持之際,美國卻在聯合國會議上拒絕採取譴責俄羅斯的立場。

美聯社解讀,聯合國24日的表決情況,代表了跨大西洋關係的戲劇性轉折;彭博社亦指,這是俄烏戰爭以來, 美國跟俄羅斯首度在安理會上站在同一陣線,也顯示美國跟歐洲的分歧加深。

川普上任後顛覆了美國對俄烏的態度,讓歐洲國家憂慮:一方面嘗試跟俄國和解,在排除烏克蘭的情況下與俄國協商;一方面又跟烏克蘭關係惡化,並公開表示烏克蘭加入北約是「不切實際」的。

24日,川普繼續展現出希望盡快終戰的態度。他在社群平台上稱正與俄羅斯總統普丁進行「嚴肅的討論」。這天川普也在白宮會晤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外界一般認為,馬克宏此行是希望爭取歐洲能在美俄推動的和談上佔有一席之地,並重申歐洲強化防衛的決心。

在記者會上,川普說預期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最快本週就會訪美、跟美國簽署稀土等天然資源的合作協議,並表示會跟俄方另行談資源協議。對於法國、英國打算推動歐洲駐烏克蘭維和部隊,川普聲稱普丁會接受這個條件。

聯合國通過哪些決議?

儘管川普跟馬克宏的華府會晤整體氛圍融洽,但在24日的聯合國會議上,美國跟法國是站在對立面。

在安理會上,美國推出的決議文獲通過,文內並未點出誰是侵略者。這份僅3段的文件哀悼了俄烏「衝突」的罹難者,重申聯合國的目的是透過和平手段解決爭端、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並呼籲應迅速停止衝突、推動持久和平。

安理會討論過程中,歐洲國家欲納入支持烏克蘭的敘述,遭到俄國否決。最後該決議文以10比0通過:15個成員國之中,投下贊成票的包含美國、俄國和中國;英法等5個歐洲國家選擇棄權。美聯社形容,該決議文雖有法律約束力,內容卻毫無力量。

不過,稍早美國未能說服聯合國大會通過上述決議,後來以法國為首的歐洲國家大幅修改美國的原文,最終通過的版本納入了支持烏克蘭主權、直指俄國是侵略者的敘述。雖然大會通過的決議文無約束力,但路透社指出,這對烏克蘭和歐洲而言是外交上的一次勝利。

另一份由烏克蘭和歐洲國家提出的決議文也獲聯合國大會通過,強烈譴責俄國對烏克蘭的「全面入侵」、要求俄方立即撤軍,但美國跟北韓、白俄羅斯、以色列等國投下反對票。

從俄國侵略烏克蘭至今,安理會一直無法針對俄烏戰爭採取明確立場,主因是包含俄羅斯在內的5個常任理事國擁有否決權。相較於安理會,有193個成員的聯合國大會成了關注烏克蘭議題最重要的聯合國機構,多次通過決議支持烏克蘭主權和領土完整。

各國代表發言

俄羅斯駐聯合國大使涅本齊亞(Vassily Nebenzia)稱,美國的態度確實有了「建設性的改變」,雖然安理會通過的決議文「不算理想」,但仍是「未來努力朝向和平解決的起點」。

美國代表謝伊(Dorothy Shea)在安理會上稱此決議文「帶領我們走上和平之路」,且這一步「相當關鍵,我們都應該感到驕傲」。

謝伊在表決前曾表示,先前聯合國所推出、譴責俄國並要求撤軍的決議文未能停止戰爭,導致戰爭「拖了太久、代價太慘重」,因此需要所有聯合國成員國在決議文內對於長久終戰做出承諾。

在聯合國大會,中國代表傅聰稱「中方支持一切致力於和平的努力,包括美俄達成的關於啟動和談的共識」,並且希望歐洲能「為和平發揮作用」。

歐洲國家則對美俄的方向提出質疑。英國代表吳百納(Barbara Woodward)說,和談的前提很重要,有必要傳達出「侵略別人不會有好下場」的訊息。「這就是為什麼安理會提到這場戰爭的時候,不能把俄羅斯和烏克蘭等同看待。如果想找到永續和平之路,就必須明白戰爭的源頭在哪裡。」

法國代表德裡維埃(Nicolas de Rivière)表示:「如果侵略卻得到獎勵,如果弱肉強食的原則獲勝,那麼在任何地方都不會實現和平安全。」

烏克蘭副外長貝斯塔(Mariana Betsa)說:「這場戰爭從來就不只關乎烏克蘭,它關乎任何國家存在、選擇自身道路、免於侵略的基本權利。」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