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外文摘:國務院網站改版 美國支持台灣獨立了嗎?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國務院於2025年2月13日進行網站內容改版,在“美國對台關系”(U.S. Relations With Taiwan)事實清單的頁面將“我國不支持台灣獨立”(we do not support Taiwan independence)的陳述刪除,引發廣泛討論。台灣“上報”發表文章《美國國務院網站刪掉“不支持台獨”,意欲為何》,作者楊光舜指出,這樣的事情並非第一次發生。回顧過去幾年的國務院網站改版可以發現,此次改版大體上是基於2022年5月5日的內容。其中最核心的“美國有行之多年的一中政策,是以台灣關系法、三公報、以及六項保證”的表述一直都未更動。
作者指出,美國國務院在2022年5月28日曾再次改版美國對台關系事實清單網頁。除了將2018年版本中“我國反對兩岸任一方改變現狀”以及“我國不支持台灣獨立”,此外也在“美國有行之多年的一中政策”之前加上“美國對台立場歷經數十年及歷屆政府,皆維持一致”的文字。在強調美國對台政策的一致不變。是以今日國務院網站的內容更動能持續多久,仍需持續觀察。
文章還指出,此次網站更動的部分還包括對中關系,並不限於台灣。是以與其將美台關系事實清單的變動解讀為是美國政府可能即將承認台灣獨立的信號,也可認知為是美國不再接受習近平治下中國對台灣議題所劃下的“紅線”,不再因美國可能有求於中國的可合作項目,而被迫接受中國的政治議程。比較2025年2月13日與2021年5月12日國務院網站關於美中關系的事實清單,保留了阻中國侵略行動以及要中國為迫害人權負責,增加了對抗中國惡意網絡行動及終結中國芬太尼毒品走私行徑,但也減少與盟友及伙伴合作以及透過聯合國體系與中國進行戰略競爭的部分。這和拜登政府強調在軍事、經濟、外交、科技等綜合領域和盟友合作的“整合性嚇阻”(integrated deterrence)有所不同。
中國資金或填補拉丁美洲的空白
特朗普總統上任的頭幾天裡就以新的關稅和簽證限制威脅哥倫比亞,與此同時,北京沒有錯過這個機會。隨著美國和哥倫比亞之間的危機展開,中國駐哥倫比亞大使在X上發表了一條別有用意的信息:“中哥關系正處於歷史最佳時期,兩國建交已有45年。”《紐約時報》發表文章《特朗普把拉丁美洲拱手讓給中國》,作者Eric Jacobstein認為,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特朗普不僅惹惱了美國一些最親密的歷史盟友,還為北京進一步推開了大門。他提議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征收25%的關稅(這一提議現已被推遲),這不僅會損害北美各地的消費者,而且還會為中國創造機會,讓中國成為該地區更可靠的經濟伙伴。本屆政府大幅裁減對外援助——2023年,僅美國國際開發署和國務院對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的援助就超過20億美元——不僅會向我們的鄰國發出美國不可信任的信號,也將使美國的國家安全處於危險之中。在中美洲,美國的援助資金一直在幫助遏制來自危地馬拉、洪都拉斯和薩爾瓦多的非正常移民,並打擊MS-13等在美國和拉丁美洲指揮犯罪活動的跨國團伙。
文章說,美國的對外援助——即使是在過去源源不斷的時候——在數量和速度上也始終遠遠不能滿足需要。美國國際開發金融公司向拉美提供的累計融資落後於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企業。該組織是在特朗普第一個任期內由國會成立的,投資發展中國家的私營部門項目。特朗普政府和國會不應該凍結援助和征收更多關稅,而應該擴大美國在該地區的投資和援助。兩者最終都將加強美國的國家安全。
台灣如何應對中國AI?
台灣“風傳媒”發表文章《中國 AI 低價競爭來襲,台灣的危機與因應》,作者楊聰榮認為,隨著中國 AI 技術的快速發展與普及,低價競爭已成為中國 AI 企業主導市場的重要策略。透過大規模補貼與成本優勢,中國 AI 產品不僅席卷國內市場,也積極拓展至全球,並逐步滲透到消費電子、工業應用、智慧城市等各個領域。
文章說,數據安全與隱私問題是台灣必須關注的核心議題。當台灣企業或政府機構使用中國 AI 平台時,所有的數據都將經過中國的服務器處理,這將使台灣的商業機密、個資與政府數據暴露於風險之中。未來的 AI 智慧監控系統若由中國 AI 企業主導,台灣的城市監控數據可能會外流,影響國家安全。台灣政府應推動建立“台灣 AI 雲端運算中心”確保 AI 訓練數據存放於台灣本地服務器,降低數據外洩風險,並發展 AI 隱私保護技術,確保企業與政府機構在使用 AI 時能夠符合隱私保護與資安規範。此外台灣應與國際 AI 科技公司合作,確保 AI 技術不會過度依賴單一國家或公司,確保 AI 技術的穩定性與安全性。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