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長平觀察:世界不需要誰指明方向,民主才是方向

(德國之聲中文網)上周,在成都市茶店子客運站外的一座天橋上,出現了三幅抗議標語。這是其中之一,抗議對象是中共最高領導人習近平。

“指明方向”是中共的一個官方宣傳用語,通常用來描述最高領導人英明神武,洞穿世事。用官媒稱頌習近平的話來說,“具有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能謀篇布局、引領航向”。“文革”期間,官媒稱“毛主席為全世界無產階級革命指明了前進方向”。如今,習近平不僅為無產階級,也為資產階級,為全世界所有人——無論是誰,也不管人家是否請教他——都給指明了方向;而且指導的範圍不僅是革命,經濟、外交、人權、氣候、醫療、農業、人工智能……幾乎無所不包。根據媒體統計,從2015年11月到2024年3月,在中國官媒報道中,習近平至少244次為中國和全球各行各業指明方向。

跟他曾經走到哪裡都“報書單”——炫耀他閱讀過大量的世界名著,難怪智識過人;但以文學為主,兼顧政治、歷史和哲學,他的謙虛真是讓人感動,同時也和他能為各行各業指明方向的知識儲備有點矛盾,也許未來的宣傳策略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一樣,習近平“指明方向”聽上去只是一個笑話。

習近平對特朗普的強硬回應,讓很多西方人也感到“解恨”

但是,這些笑話的背後是一個嚴肅的政治命題,那就是“強人政治”(Strongman Politics)現象。在國際政治學中,“強人”是指在威權主義或極權主義政治中實行強硬甚至鐵腕統治的政治領袖。

盡管民主社會也會出現政治強人,但是強人政治在本質上是反對民主的。這些政治強人往往扮演五百年、五千年甚至五億年才出一個的天選之人,傑出得不搞獨裁都覺得對不起歷史。既然這麼優秀,那麼也不容易找到替代者,也不應該被替換。正如傳言有中國人問台灣人:你們把民主政治說得那麼好,它能選出習近平嗎?

他們的政治口號大體一致,就是利用或者制造歷史悲情,宣揚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要讓本來偉大的民族/國家“復興”起來、“再次偉大”。因此,存在外部敵人,也就是“境外敵對勢力”,對於政治強人來說至關重要。

這也是我一再提醒讀者思考奧威爾小說《1984》裡面描述的國際關系的原因:三個專制大國互為假想敵,打打殺殺,但又互相需要,甚至是專制的支柱。

長期以來,中共面臨的最大威脅,就是西方國家的“和平演變”——也就是對民主自由理念的推廣。特朗普上台之後,放棄了這種努力,自己扮演起政治強人,讓中共宣傳如魚得水。

中國政府對於特朗普關稅政策的強硬回擊,加固了習近平的政治強人形象,讓很多中國人甚至西方世界反對特朗普的人都覺得非常“解恨”,也制造了對政治強人的需求。

最近幾天,特朗普通過各種方式對中國示弱,甚至聲稱和習近平通過電話。中國方面則是從默不作聲到公然反駁,很不給他面子。習近平之所以能做到這點,是因為他可以“不惜一切代價”。正如有網民所說,如果說美國的法寶是美元、軍事和高科技,那麼中國的法寶就是“樹皮、野菜和觀音土”——一個政黨可以讓國民餓死數千萬而仍然掌權,這的確讓特朗普難以望其項背。盡管他也正在有樣學樣,號召美國人民忍受暫時的困難,“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最終很有可能只是東施效顰。

國際輿論對習近平的強硬暗含感激之情。在很大程度上,中國人作為“代價”,被習近平用來向全球貿易戰獻祭。在一些西方媒體的評論中,習近平儼然成了自由貿易規則的有力捍衛者。

因此,在當下的國際局勢下,能夠喊出“中國不需要誰指明方向”尤其不易。

毛澤東的確說了“要打多久就打多久”,然後呢?

民主政治也需要領導人有決斷力,最好博學多識而且有勇有謀,但是無論如何其權力都會受到監督和制約,還不能稱為政治強人。小國也經常出現政治強人,通過壓制國內的民主自由鞏固權力,但是由於其力量單薄,對國際政治影響有限。

而專制或者威權大國的獨裁領袖,則更容易“集中力量辦大事”,甚至在短期內大快民心。歷史上,墨索裡尼、希特勒和斯大林,都曾經有過這樣的高光時刻。

但是,在放在稍微長期一點的歷史中看,大國強人政治帶來的無一不是歷史的災難。法西斯意大利、納粹德國和蘇聯的經歷自不必說,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社交媒體平台X上分享毛澤東1953年就朝鮮戰爭發表的對美言論:“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勝利”,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朝鮮戰爭的確為中國贏得了國際地位,但是中國人隨後等來的是“大躍進”和“文革”的災難。

特朗普的“和談”正在讓普京贏得烏克蘭戰爭的勝利,例如獲得已經佔領的烏克蘭領土。但是,對於已經犧牲的至少15萬俄羅斯人來說,這樣的“勝利”到底意味著什麼?對於仍然活著的俄羅斯人來說,強化普京的專制地位的“勝利”,對於他們的日常生活來又意味著什麼?蘇聯曾經擁有過整個烏克蘭,中國也曾經擁有過被佔領的台灣,卻絲毫無助於阻止國家的腐朽,或者改善人民的福祉。

康德在1795年寫下的著作《論永久和平》中所講的道理聽上去很簡單,但是至今仍然是真知灼見:基於權利契約觀念建立的民主社會中,發動戰爭需要經過公民同意。如果全球各國都實行民主制度,那麼世界就可以永久和平了。

白宮新聞秘書稱,特朗普很願意和中國達成關稅協議,“球在中國這邊”。有中國網民回應說,“這邊不怎麼會踢球”。准確地說,雙方不在同一個球場踢球。如果美國人民能夠阻止特朗普將美國帶入強人政治的球場,那將是對世界和平的貢獻。

上周出現在成都市茶店子客運站外的一座天橋上三條標語的完整內容是:“沒有政治體制改革就沒有民族復興”,“人民不需要一個權力不受制約的政黨”,“中國不需要誰指明方向,民主才是方向”。和抗議習近平專制統治的深圳未知姓名的“羅湖勇士”、北京“四通橋勇士”彭立發(彭載舟)和湖南“新化天橋勇士”方藝融一樣,成都這位抗議者也與外界失去了聯系。

作者長平是中國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作家,六四記憶 · 人權博物館總策展人,現居德國。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長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