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德國聯邦國防軍:巨額資金將花在哪裡?

(德國之聲中文網)“不惜一切代價”(Whatever it takes),基民盟(CDU)黨魁梅爾茨(Friedrich Merz)如是承諾,將為德國國防大舉投資,需要多少投多少。資源短缺的聯邦國防軍必須重建成一支具備戰鬥能力的軍隊。為此,在組閣談判期間,保守黨派聯盟黨(基民盟/基社盟CDU/CSU)與社民黨(SPD)已批准了一項龐大的財政計劃,並放寬了債務規則。聯邦國防軍最緊迫的需求在哪裡?

老舊的基礎設施

聯邦國防軍分布在德國境內約1500處駐地。然而,由於長期缺乏基礎設施投資,如今這一問題正帶來嚴重後果。德國聯邦議院國防事務專員伊娃·赫格爾(Eva Högl)在其2024年年度報告中批評稱,軍營和設施的狀況“部分已極為糟糕(處在災難性狀態)”。

她以去年春天訪問位於萊法州蓋默斯海姆(Germersheim)的南普法爾茨軍營為例,指出:“宿舍和衛生間裡有黴菌,漏水,牆皮大面積脫落。”然而,這並非唯一需要翻新的軍營。據估算,整個聯邦國防軍的基礎設施改造費用高達670億歐元。

人手短缺

人員短缺是聯邦國防軍面臨的最大難題之一。目前,約有18.2萬名士兵在役,而國防部的目標是擴充至20.3萬人。然而,作為一支志願軍,聯邦國防軍在招募和留住人員方面都面臨困難。

盡管2024年申請入伍的人數大幅增加,但每四名新兵中就有一人會在六個月內離開,還有不少士兵因年齡原因退役。此外,缺乏編制崗位,尤其是那些希望延長服役期或轉為職業軍人的人員。通過增加資金或許能緩解這一問題。

目前,德國政府也在討論是否恢復2011年暫停的義務兵役制。然而,由於聯邦國防軍的基礎設施已無法滿足義務兵的住宿和訓練需求,重新引入兵役制度將帶來巨大成本。

過時的武器系統

聯邦國防軍的裝備在許多方面已經老化。自冷戰結束以來,軍備采購一直僅限於最基本需求,許多裝備被反復修補,直到沒有可用的備用零部件為止。

自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全面入侵以來,德國政府為聯邦國防軍設立了1000億歐元專項資金,以填補武器裝備方面的最大缺口。然而,聯邦國防軍距離全面裝備完善仍相去甚遠。

目前,軍備重點重新轉向國家和聯盟防御。空軍將購入35架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生產的F-35戰鬥機,以替換上世紀80年代服役的已經過時的“狂風”(Tornado)戰機。僅這筆采購費用就將超過80億歐元。此外,德國還將購買60架波音(Boeing)CH-47重型運輸直升機。

海軍方面,將增購護衛艦、潛艇及P-8“波塞冬”(Poseidon)海上巡邏機。而陸軍計劃在今年夏天列裝世界上最先進的主戰坦克——“豹2A8”(Leopard 2A8),同時用現代化的“美洲獅”(Puma)步兵戰車取代老舊的“貂鼠”(Marder)步兵戰車。

德國的防空能力也急需加強,因為這一領域長期被忽視。未來,德國計劃采用包括“愛國者”(Patriot)和“IRIS-T”在內的多重攔截系統,以抵御空中攻擊。

然而,盡管部分新武器已經交付,聯邦國防軍仍需等待更長時間才能獲得全部裝備。社民黨籍國防部長皮斯托裡烏斯(Boris Pistorius)強調:“潛艇的建造需要7至8年,護衛艦需要6年,坦克需要2.5年,自行榴彈炮的交付周期也大致相同。”國防部預測,俄羅斯或將在2029年具備攻擊北約領土的能力。

缺乏戰鬥型無人機

聯邦國防軍在無人機領域仍有很大差距。盡管其擁有多種不同類型的偵察無人機,但戰鬥性無人機的數量極為有限。目前,只有5架“蒼鷺TP”(Heron TP)無人機可配備武器,其體積相當於一架小型飛機。

長期以來,聯邦國防軍未能制定明確的無人機作戰規則,因此遲遲未能裝備攻擊型無人機。此外,無人機技術發展迅猛,但聯邦國防軍的采購流程通常需耗時多年,導致裝備更新滯後。

德國軍方同樣缺乏有效的無人機防御系統。由於近年來多次在軍營上空發現疑似間諜無人機,解決這一問題變得尤為緊迫。

彈藥庫存不足

德國聯邦國防軍的彈藥儲備非常有限。冷戰結束後,德國削減了彈藥儲存量,並減少了產能。此外,德國還向烏克蘭提供了大量彈藥,其中包括42.7萬發155毫米口徑的炮彈。

烏克蘭軍隊在戰場上消耗著大量彈藥。聯邦國防軍從中吸取了教訓,計劃重建彈藥儲備。德國軍工企業萊茵金屬(Rheinmetall)獲得了一筆價值約85億歐元的炮彈采購訂單,這是該公司歷史上最大的訂單合同。

155毫米口徑的炮彈主要將在位於下薩克森州(Niedersachsen)的烏特呂斯(Unterlüß)工廠進行生產,萊茵金屬計劃將其年產量提升至20萬發。然而,彈藥生產能力的提升並非一蹴而就,光有錢是不夠的,軍工產業需要時間來擴大產能。

數字化轉型

在信息技術領域,聯邦國防軍同樣面臨挑戰。例如,軍隊內部許多流程仍依賴紙質表格處理。此外,德國軍方還需進一步強化網絡安全能力。2024年,德國已將“網絡與信息空間司令部”(CIR)升級為繼陸軍、空軍和海軍之後的第四大武裝部隊軍種。

聯邦國防軍總監察長卡斯滕·布羅伊爾(Carsten Breuer)警告稱:“德國每天都在面臨混合型攻擊。”其中包括針對軍方的網絡攻擊。因此,額外國防資金的一部分將投入數字化轉型領域,包括人工智能(AI)應用、新的數據中心和安全的衛星通信系統。

在立陶宛的重大任務

德國國防部長皮斯托裡烏斯推動的最雄心勃勃的計劃之一,是在立陶宛部署一個聯邦國防軍旅。到2027年,近5000名德國士兵將被長期駐扎在立陶宛,以加強北約東翼防御。這對聯邦國防軍來說是前所未有的舉措。

然而,德國對該旅的資金支持一直不穩定。但隨著額外國防預算的到位,這一駐軍計劃以及德國在北約的其他承諾在資金上將得到保障。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Werkhäuser Nina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有興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