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從航源等在地足球俱樂部經營 期待落實向下紮根往上結果

航源足球員為U級小將打氣。(取自航源足球俱樂部粉專)

(「笑傲足球部落報」FB發行人龔義三及社長何長發與「樂聯網」連結,在此「龍來共發」分享國內外足球評論:)

 

航源足球俱樂部是寶島台灣境內第一支獲AFC俱樂部認證的足球隊,也開創國內首支在全國頂級聯賽擁有男、女足的球隊,過去這些年來還大力建構從幼足到青少年U級的推展工程,迎2025年重新規畫的新賽季來臨前,3月29日特地藉新戰袍發表會辦春酒感謝關心我們足球的各界人士。發哥但願從航源等在地足球俱樂部這些年來的經營,期許著各俱樂部真能落實我們的足運向下紮根並往上結果,早日實現真正屬於我們的職業足球大道。

 

航源事業2009年成立球隊,2013年加入全國社會足球聯賽,2017與輔大足球隊建教合作參加台灣企業甲組足球聯賽,在2017至2019年連續三年取得季軍,因當時排名前兩名的大同及台電隊還未取得AFC的俱樂部牌照的情況下,以第三名取得2018年及2019年的亞足聯盃小組賽參賽資格,並在分組賽中逼平港超聯冠軍大埔,為寶島台灣的俱樂部在亞足聯盃拿下歷史性首個積分。

 

航源董事長林湧成是「航源FC」足球俱樂部發展的首腦,投入足球開展這16年來,航源FC擁有U6至U18梯隊到成人男女隊的社會甲組球隊。從足球、文化產業、在地化的三個面向向下紮根,並且從2023年四月結合新北市政府達成冠名合作,強化在地連結,並攜手打造新北市足球運動,期以讓金字塔更完整。

 

發哥曾經問過人稱「瓜董」的林湧成,像航源這樣養成男、女甲組足球隊,一年得投入多少經費運作?他低調告知總得花上千萬元。環視目前國內的男、女頂級聯賽球隊的養成營運情況,航源隊職員的踢球待遇保障,似乎比不上如公家「鐵飯碗」台電隊,還有經費較足的台鋼隊,但以一個幾乎全靠航源私人企業養成的球隊,不像如台灣石虎、陽信北競、台中FUTURO等企甲,靠多方贊助認養集結營運,從這點航源願為這「長年賠錢」的國內足運投入,以照顧足球人的情形,理當值得給予肯定。

航源足球俱樂部規畫的養成體系(取自航源足球俱樂部粉專)

依航源FC規畫的擁有U6至U18梯隊到成人男女隊的社會甲組球隊的完整體系,必須建構專業的U層級團隊教練人才,提供適宜的軟硬體設備,樣樣都需要投資促成,相對也為國內足球人提供了工作的不少機會。

 

不過,發哥呼籲幾十年的心聲:「足球是全球體育運動最熱活的團隊運動,必須靠政府與大企業認同,一塊鼎力支持把寶島台灣的足球運動帶入職業化的發展,才可望改變我們目前的足球發展瓶頸。」

 

就當前國內搞足球運動的熱心老闆裡,一年願意投入幾百萬元的有些人,但肯出千萬的私人老闆就寥寥無幾了,點得出來一個在南部,鴻鑫建材企業老闆劉福財(台鋼隊),另一個在北部,就是航源事業老闆林湧成。不應該的是,當網媒針對某一特定事故,刻意批判劉福財或林湧成這兩位當前為足球出資最多的私企老闆,卻一概否定了他們對足球的熱心投資之多,這是不公平的,其背後隱藏的卻是令人厭惡的私利之爭。

 

如同前行政院體委會主委戴遐齡跟發哥說的:「看多了國內許多有錢有勢的大老闆級人物,對於劉福財真心服他的一點是,在台灣整個大環境並不好,現實的國際賽成績一直難求佳作,投入這項運動,擺明了只有付出難求收益,因為足球比賽沒有廣告、門票等收益,也缺乏場邊產業的吸引商機下,但財哥過去每年熱心投入幾百萬,到現在更是每年都投入千萬元,他還是樂此不疲。」

 

對於劉福財或林湧成,他們熱愛足球的心情,簡單一句就是「歡喜甘願!」

 

只是現在搞「足球大業」已不再是投資一千萬能成就大事!在上個世紀,一支社會頂尖足球隊一年花個一千萬元即可成軍,隨時空的改變,現在國內養成一支頂尖的社會球隊,起碼要具備幾千萬元的投資才足以成事,現在活躍企甲的台鋼、台電等隊,算是每年養成球隊投入最多經費的常規軍,但真要落實足球全職化發展,不光只是一軍的隊職員高薪水要給,還要落實有培植預備軍的青訓大工程,又是一筆可觀的經費投資,加上得搭配有完善的軟硬體球隊設備,因此,實現全職化的每支球團,每年投注養成職業軍團的預算,起碼都在上億幾億元的經費方可為。

 

檢視當前我們參與全國社會甲組和乙組聯賽的14支球隊,大專院校為主體的球隊占了三分之一強,其他多數球隊也都屬業餘性質的俱樂部,多數球員平時為生活都得兼職工作,只有幾支條件較好的如台鋼隊除劉福財外另獲台鋼企業贊助,台電是公家機關長期養成照顧,這幾支目前國內踢球條件最好的企甲球隊,每年純用在球隊養成的經費運作上約三千萬元左右。

 

然而說實在話,我們真要步上足球職業化之路,必須先從現有最高的三千萬元,再加一倍投資下去,這還只是相當「寒酸」的投資職業足球等級而已,要跟隨人家邁入職業足球的規模,少說至少得有上億元的挹注不可為。

 

劉福財告訴發哥,他有信心以今天台鋼企業的事業實力,拿出上億元養成一支全職化的足球隊,他倒是有把握促成,但是,只有台鋼一隊也無法實現「台灣足球職業聯賽」開賽,必須國家政府與大企業集團一起共襄盛舉,光是他有心而上級領導無心,還是無法讓台灣足球職業聯賽誕生。

 

當前國內足球職業化八字還難以一撇,不過,現有的足球俱樂部有些正在努力經營球隊,包括開始懂得運用網路、臉書主動藉媒體自己行銷球隊的廣宣製造公眾形象,甚至自組發動加油粉絲團,這方面如航源、陽信北競、台灣石虎、台中盤石、臺北Vikings、台中藍鯨、高雄先鋒等俱樂部做得比較活絡,倒是企甲「五連霸」台鋼需要在自己行銷運作上加強改善。

 

眼前我們國內的基層足球看似遍地逐漸開花,但實情卻不夠紮實,顯得混亂且空虛,頂級聯賽的這些領頭羊俱樂部的青訓系統尚未成熟,有些不夠紮實與缺乏系統,在我們努力朝未來足球「落實職業化」前,這些都是眼前經營足球俱樂部必須多吸取的經驗,以期日後樂見國內足球落實向下紮根並往上結果有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