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台灣據報派員赴美會談 特朗普欲推芯片產業回流

(德國之聲中文網)據路透社周五(4月4日)援引知情人士報道,台灣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吳釗燮抵達美國,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政府進行秘密會談。

《金融時報》亦報道稱,吳釗燮率團訪美,與特朗普政府官員進行定於周五舉行的“特殊渠道”會議,這是特朗普自1月20日重返白宮以來,首次啟用這一平台。該報介紹,美台之間多年來一直在使用這一“特殊渠道”,但直到2021年才由《金融時報》首次曝光。該渠道為華盛頓與台北的官員提供了一個討論安全議題的場所,但是雙方從未公開承認或討論過這個機制。美方一直對該渠道保持低調,以避免引發北京對台灣的挑釁。

中國軍事威脅與美國關稅大棒

本周早些時候,中國軍方在台灣周邊完成了為期兩天的軍事演習,其中包括在東海進行的遠程實彈演練,路透社認為,此舉標志中國在台灣周邊軍事演訓的進一步升級。

此外,特朗普周三宣布對所有向美國商品征收關稅的國家實施對等關稅。根據這名美國總統公布的內容,關稅將以10%的基准稅率起步,影響185個國家和地區,其中針對特定國家征收的稅額更高,例如,中國、歐盟及台灣的商品將分別被課征34%、20%及32%的關稅。

然而,台灣《聯合報》周六當天報道稱,據了解,與美國協調對等關稅政策並非吳釗燮此行的主要目的,而且會談日期在對等關稅政策宣布前就已經確定。

與此同時,知情人士向台灣中央社證實,台灣政府已派員前往華盛頓,就對等關稅議題展開協商,並將強化談判方案內容、加大談判力度,以積極應對當前挑戰。

知情人士另向中央社表示,面對對等關稅帶來的沖擊,台灣政府當前最重要的兩項任務是:穩定產業層面,以及持續與美方展開談判,無論如何都必須為產業爭取到最公平的待遇。至於談判的具體籌碼,知情人士指出,談判必須是雙方持續互動的過程,是一種有來有往、動態調整的協商機制,因此不宜對外公開說明。

特朗普欲將半導體制造業從台灣遷回美國?

特朗普在周三的演說中重申過往說法,指台灣拿走了美國芯片和半導體產業,美國過去是該產業的王者,但如今幾乎失去一切。

周四,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向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表示,最新一輪關稅措施尚未涉及半導體和藥品,但總統特朗普計劃深入研究如何將這些關鍵產業,尤其是對台灣依賴度極高的半導體制造業,“回遷”至美國。他強調,長期以來的對外依賴政策使美國失去了電子制造能力,“我們的生活方式正是在9000英裡之外被建構”,這對國家安全構成風險。

“我們都手握自己喜愛的iPhone,為什麼這些非得在台灣和中國制造?”拉特尼克在接受CNBC節目財經論壇(Squawk Box)采訪時接著指出,“它們完全可以通過機器人自動化在美國本土生產。特朗普總統已經表態,它們將會在美國制造。”

在去年競選期間,特朗普曾表示,台灣因奪走美國芯片制造業而變富有。根據半導體產業協會(SIA)的數據,全球最先進的微芯片有92%都在台灣生產。

長期以來,美國一直試圖減少對台灣芯片制造的依賴。2022年,時任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了《芯片與科學法案》。這項跨黨派法律旨在通過提供數十億美元的政府資金支持美國芯片產業。去年11月,美國商務部宣布根據該法案向台積電(TSMC)亞利桑那子公司提供66億美元直接資助,支持其建立三座芯片工廠。

然而,總部位於紐約的商業新聞網站“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援引專家分析報道,此類舉措雖然有助於增強美國的芯片制造能力,但台積電很可能會繼續在台灣生產其最先進的芯片。

《芯片戰爭:世界最關鍵技術的爭奪戰》一書的作者米勒(Chris Miller)向該網站表示:“台灣當局極不可能允許台積電在美國建設其最先進的工廠,除非延遲幾年。”米勒補充道:“這是台灣最具戰略價值的資產。如果沒有它,台灣很難甚至不可能從特朗普政府那裡獲得美國的安全保障或支持。”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德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