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韓國女星自殺余波未了 K-Pop低齡選秀節目取消播出

(德國之聲中文網)面對批評者譴責性化兒童,韓國《15歲以下》(Under15)韓國流行音樂(K-Pop)選秀節目的制作人在原定於周一(3月31日)晚上首播前取消了該系列節目。

制作公司Crea Studio在3月28日的一份聲明中表示:“經過深思熟慮,我們決定取消原定的播出計劃,專注於保護參賽者和重新組織節目。”

“今後,我們將竭盡全力制作節目,確保節目的精髓不受損害,同時確保參賽者的誠意得以充分展現。”聲明補充道。

鑑於《每日放送》(MBN)在發布該系列的第一批預告片後立即招致怒批,媒體分析師表示,制作人別無選擇,只能剎車。

該節目以“發掘K-Pop神童”為宣傳口號,頻繁展示59名年齡在15歲以下的年輕女孩,讓她們競爭該行業的下一輪新星。

關於營銷兒童的爭議

聖地亞哥州立大學舞蹈理論助理教授、《K-Pop舞蹈》一書的作者吳周妍(Chuyun Oh)表示:“在娛樂行業,推廣年輕藝人並非新鮮事。”

“但該節目之所以引起爭議,原因之一在於它明確將女孩的年齡作為營銷資源,正如節目名稱所暗示的那樣,”她告訴DW。

“電視和網絡的部分觀眾對節目感到不滿,包括家長和老師,”吳周妍補充道。

“他們主要擔心的是參賽者是未成年人,但她們的舞蹈,包括動作、服裝、面部表情等卻過於成熟,因為女孩們會模仿原版K-Pop女子組合的舞蹈編排。”

K-Pop經常因歌詞、動作或表演過於露骨而遭到某些方面的批評。

例如,K-Pop明星金珍妮(Jennie Kim)在HBO的電視劇《偶像》(The Idol)中表演了一場不雅的表演後,在韓國被取消了演出資格。

另一個例子是,DimePiece組合的歌手CU在2017年的一場現場表演中“走光”,身體暴露太多。

對於保守的韓國人來說,十幾歲的女孩如此性感實在難以接受——宣傳海報上,女孩的年齡以條形碼的形式突出顯示,更是雪上加霜:批評人士認為這使女孩淪為物品,用以“包裝和出售”

“問題不僅在於這些女孩的性感被過度宣傳,還在於她們被包裝成商品出售,”首爾女子大學教育系助理教授、韓國一家日報專欄作家大衛·蒂扎德(David Tizzard)說道。

“如果被包裝的是成年人,問題還不是那麼嚴重了。但由於她們還年輕,所以這個問題就更加敏感了。”他告訴DW。

然而,他強調,利用“性銷售”在韓國或世界其他地方都不是什麼新鮮事。

“BoA,有時被稱為‘K-Pop女王’,出道時只有13歲。但邁克爾·傑克遜(Michael Jackson)開始表演時多大?或布蘭妮·斯皮爾斯(Britney Spears)?”他問道。

“可以說,我們生活在一個自由與道德極端主義並存的社會中。”

他認為,《15歲以下》的制作人面臨的問題之一是不恰當的時機。

K-pop女星自殺案震驚韓國

3月初,有媒體報道稱,現年37歲的演員金秀賢曾經在女演員金賽綸未成年時與她交往。

金賽綸是韓國最有前途的年輕演員之一,但於2月自殺身亡,年僅24歲。

她的父母公開指責金秀賢誘奸了他們的女兒,引發了對這位當紅男星的強烈譴責。

金秀賢在周一(3月31日)召開了新聞發布會,他淚流滿面地承認兩人確實交往過,但聲稱他們的關系是在金賽綸成年後才開始的。

金秀賢對媒體表示:“我不能承認我沒有做過的事情。我感到遺憾的是,已故演員無法安息。”

時尚品牌普拉達(Prada)已終止與金秀賢的合作。韓國化妝品公司Dinto也因事件嚴重性終止了與他的一年合約。台灣7-Eleven上月取消了金秀賢的粉絲見面會,理由是“日程變動”。

本周,一個要求將性同意年齡從16歲提高至19歲的網上請願已在國會網站上獲得近4萬簽名支持。

年輕身體的商業價值

蒂扎德表示,韓國社會“因金賽綸的自殺事件而震驚,現在又傳出金秀賢在她未成年時與她交往的指控,這或許能更好地解釋《15歲以下》事件。

“人們對K-Pop行業未成年女孩的敏感度極高。然而,鑑於K-Pop界對新鮮面孔的需求總是存在,毫無疑問,該行業會采取行動來滿足這一需求。”吳周妍說,“正如任何人都能想象的那樣,從時尚到電影,娛樂行業都對年輕充滿著迷戀。”

“K-pop也不例外,因為年齡小身體更年輕。由於K-pop是由舞蹈表演推動的,這一種身體活動,年輕在提升藝術家的魅力方面發揮著更重要的作用,從而提升他們在資本主義市場的商業價值。”

編者注:如果您正遭受嚴重的情緒困擾或自殺念頭,請立即尋求專業幫助。無論您身在何處,都可以在www.befrienders.org上找到相關信息。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德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