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將就電動車市場准入以及投資展開談判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商務部本周四(10日)發布消息稱,4月8日下午,商務部長王文濤與歐盟委員會負責貿易和經濟安全事務的委員馬羅斯·謝夫喬維奇(Maros Sefcovic)舉行了視頻會談。
新聞稿中稱,雙方圍繞加強中歐經貿合作、應對美加征所謂“對等關稅”等問題深入坦誠交換意見。雙方同意盡快啟動磋商,深入討論市場准入相關問題,為企業創造更有利的營商環境,並立即開展電動汽車價格承諾談判,以及討論中歐汽車產業投資合作問題。
去年10月底,對中國生產的電動車進行反補貼調查之後,歐盟開始征收高達35.3%的額外關稅,此外還加上了歐盟標准的10%的汽車進口關稅。
中歐雙方表示,支持重啟中歐貿易救濟對話機制,討論貿易轉移問題,妥處貿易摩擦。
中國是歐盟最重要的貿易伙伴之一。根據布魯塞爾方面的數據,2024年,中國為歐盟第三大出口市場,同時也是歐盟最大的進口來源國。過去兩年,歐盟對華貿易累計出現約3000億歐元的巨額逆差,歐方認為這對其經濟造成了不利影響。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於周三發出警告稱,與中國在貿易上加強合作的國家將可能損害自身利益,並指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存在產能過剩和傾銷問題。
針對特朗普總統新一輪對華關稅政策生效後,一些歐洲國家有意與中國建立更緊密聯系的動向,貝森特表示:“這無異於自掘墳墓。”
在談到中國時他表示:“他們(中國人)只是不停地生產、傾銷,然後賣到什麼地方去。”
美國總統特朗普周三在“真實社群”(Truth Social)上發文稱“基於中國對世界市場的不尊重”,將美國對中國征收的關稅進一步提高至125%,且“立即生效”,“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中國能夠意識到,剝削美國和其他國家的日子已經不可持續,也不可接受。”
中國商務部周四做出回應,重申中方一貫立場,“談,大門敞開,但對話必須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以平等方式進行;打,中方也奉陪到底”。
(德新社、路透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