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領導人7月在華舉行峰會
(德國之聲中文網)歐洲理事會發言人周五(4月11日)表示,歐盟首腦和中國高層將於7月在中國舉行峰會,紀念中歐建交50周年。這名發言人稱,“我們正在與中國協調會議日期,預計會議將在7月下半月在中國舉行。”
此前香港的《南華早報》引述5名消息人士說法也做了如上報導。
實際上,由於上一次的中歐峰會是在中國舉行,本次應輪換到布魯塞爾,但報導稱習近平無意在今年訪問歐洲,委派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出席。歐盟方面則認為,今年是中歐建交50周年,希望習近平能親自出席,以象征性地強調雙方關系的重要性。
特朗普關稅沖擊 中歐重牽友誼?
目前,歐盟向美國出口的鋼、鋁制品以及汽車仍面臨高達25%的關稅。特朗普宣布暫緩實施對歐盟的20%的“對等關稅”後,歐盟也宣布對美國產品征收報復性關稅的決定暫緩90天啟動。與此同時,美國對華關稅不但未暫緩,反而升至145%。周五,中國宣布繼續反制,對美國產品的關稅增至125%。
隨著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措施沖擊全球市場,歐盟與中國也正努力重新接觸。
周四(4月9日),歐盟宣布願意同中國商討為中國制造的電動車設定最低價格,以取代歐盟去年征收的關稅。
歐盟發言人稱,歐盟貿易專員謝夫喬維奇(Maros Sefcovic)和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已進行線上會談,雙方針對加強中歐經貿合作、因應美加征“對等關稅”等問題深入討論,並承諾立即就電動汽車價格談判,以及討論中歐汽車產業投資合作問題。
去年10月,歐盟將中國產電動車的關稅提高至45.3%,反制中國政府向其國產電動車產業提供巨額補貼;北京則是對歐盟白蘭地征收懲罰性關稅作為反制,引發雙邊貿易關系緊張。
除此之外,馮德萊恩周二(4月8日)與李強通話,表達對於美國關稅可能導致大量中國低價商品進入歐盟市場的擔憂,可能對當地制造商帶來壓力。馮德萊恩強調,中國在解決美國加征關稅所導致的潛在的貿易轉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尤其是部分已經受到全球產能過剩影響的行業。
根據歐盟方面發布的消息,中歐雙方已經就設立一個追蹤潛在貿易轉移、確保問題得到妥善解決的機制進行了初步討論。
李強則是呼籲歐盟和中國加強溝通協調,擴大相互開放,“共同維護自由開放的貿易投資,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為雙方和世界經濟注入更多穩定性、確定性”。
(綜合報道)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德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