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特使會晤普京 特朗普敦促俄「采取行動」結束戰爭
(德國之聲中文網)據多家通訊社報道,美國特使威特科夫(Steve Witkoff)已於周五結束了與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最新會談。這是威特科夫自2月以來第三次與普京會面。
“俄羅斯必須有所行動,”特朗普在其社交平台Truth Social上寫道,“太多人在這場可怕而毫無意義的戰爭中死去——每周都有數千人死去。”並稱這場始於2022年2月的戰爭 “根本不該發生”。
特朗普一直在敦促莫斯科和基輔達成停火協議,但盡管美俄官員多次磋商,特朗普始終未能從克裡姆林宮爭取到實質性讓步。
上月,特朗普在接受NBC新聞采訪時表示自己對普京“非常惱火”。美國外長盧比奧(Marco Rubio)上周警告稱,華盛頓不會容忍與俄羅斯“無休止地談判”。基輔及其部分西方盟友懷疑,俄羅斯故意拖延談判進程。
普京與美特使會晤:難有外交突破
據俄羅斯國家通訊社報道,威特科夫與普京在聖彼得堡總統圖書館舉行會談,會談持續了四個半小時。克裡姆林宮在會晤後僅表示,會談確有舉行,並在其網站上發布了兩人握手的照片,表示會晤“聚焦烏克蘭問題解決方案的各個方面”,但未提供更多細節。
克裡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此前表示,不期待此次會談能帶來任何“外交突破”。當被問及是否會討論普京與特朗普之間的會晤時,他回答說“有可能”。
上一次會晤後,威特科夫——曾與特朗普一同在房地產界合作多年的盟友——稱普京是個“偉大的領導人”,“不是個壞人”。
威特科夫對一位長期被美國視為專制對手的總統如此褒揚,凸顯出特朗普第二任期以來,華盛頓對克裡姆林宮態度的急劇轉變。
盡管進行了一系列外交努力,但特朗普推動的停火目標幾乎未見實質性進展。
凱洛格:提議對烏分區駐軍,“類似二戰後柏林”
特朗普烏克蘭事務特使基思·凱洛格(Keith Kellogg)在接受《泰晤士報》采訪時提出,英法軍隊或可在烏克蘭劃分設立“控制區”,在第聶伯河以西駐扎,形成一支“安撫力量”,並設立非軍事區,將這些區域與俄羅斯佔領區隔開。
凱洛格對《泰晤士報》表示:“這幾乎可以參考二戰後柏林的分區模式。”
凱洛格隨後在社交平台X上澄清:“我指的是一支在停火後維持穩定的部隊,以維護烏克蘭主權。‘分區’指的是盟軍(不包括美軍)在烏克蘭的駐軍責任區,而不是指將國家‘瓜分’。”
澤連斯基指有中國公民為俄軍作戰
本周早些時候,基輔方面表示,其軍隊在頓涅茨克地區俘獲了兩名為俄作戰的中國公民。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指責俄羅斯正將中國拖入這場沖突,並在周五聲稱,已有數百名中國公民與俄軍一同在前線作戰。
克裡姆林宮否認了這一說法,而北京則警告各方避免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
澤連斯基在布魯塞爾會見盟國軍事領導人時表示:“目前我們掌握的信息是,至少有數百名中國公民作為俄羅斯佔領軍的一部分參戰。這說明俄羅斯顯然在試圖延長戰爭——甚至是用犧牲中國人的生命為代價。”
澤連斯基還批評俄羅斯一個月前拒絕了一個由美國提出、烏克蘭同意的全面停火提議。
普京上月拒絕了這一全面無條件停火協議,而克裡姆林宮則堅持,黑海停火協議必須以西方解除部分制裁為前提。
美俄重建互信前路漫長
特朗普雖然在推動與莫斯科的廣泛和解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總體進展有限。
周四,俄羅斯釋放了擁有美俄雙重國籍的芭蕾舞演員克謝尼婭·卡列琳娜(Ksenia Karelina),以換取涉嫌技術走私的亞瑟·彼得羅夫(Arthur Petrov)——這是兩國在不到兩個月內的第二次換俘。
卡列琳娜今年1月在回俄羅斯探親時被捕,她因向一個支持烏克蘭的慈善機構捐贈相當於約50美元的款項而被控“叛國罪”,獲刑12年。
俄羅斯對外情報局局長謝爾蓋·納雷什金(Sergei Naryshkin)周五表示,未來還將討論交換囚犯事宜。
俄羅斯外交部長謝爾蓋·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表示,此類交換有助於重建兩國之間的信任——雙方互信在前總統拜登執政期間曾遭到嚴重破壞。
“這確實有助於建立信任——這是現在急需的,但最終恢復信任還需要很長的時間。”拉夫羅夫對記者表示。
(法新社 俄新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德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