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產業

嶺南大學勇奪2025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五個獎項

參展及得獎項目創歷年新高

香港2025年4月14日 — 嶺南大學(嶺大)於2025年第50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創歷史佳績,一共勇奪五個獎項。本屆發明展合共展出嶺大六項創新科研發明,並贏取包括大學歷來首次榮獲的評審團嘉許金獎,以及兩個銀獎和兩個銅獎。參展及得獎項目均創歷年新高。

嶺大於2025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勇奪五個獎項,創歷史佳績。
嶺大於2025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勇奪五個獎項,創歷史佳績。

嶺大校長及韋基球數據科學講座教授秦泗釗教授對於嶺大取得破紀錄的驕人成績感到欣喜,他表示:「嶺大今年參展及獲獎的創新科研發明均創歷年新高。這一卓越成績反映大學在科創與技術轉化方面的實力獲國際認可,進一步鞏固大學在全球創新領域的重要地位。嶺大將會繼續聚焦培育文理綜合博雅人才,並全力促進『以人為中心』的人工智能研發,積極促進高質量研究,以及推進『產學研』合作,將科研成果轉化落地,加速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成為數字時代領先的文理融合型大學。」

是次嶺大跨學系參展的獲獎發明涵蓋智能交通、數字安全、碳中和技術及人道科技等領域,充分展現嶺大在創新科研方面的實力及對社會作出的貢獻。

榮獲評審團嘉許金獎的研究項目是由嶺大服務研習處及創業行動總監高永賢教授率領團隊研發的「Bloom便攜式可摺疊嬰兒保溫箱」。

榮獲銀獎的研究項目包括:由秦泗釗校長率領團隊研發的「使用多時間尺度模型預測乘客在各地鐵站點人流量的方法和裝置」;以及由嶺大跨學科學院副教授李佳教授率領團隊研發的「智能直接空氣碳捕集機器人」。

榮獲銅獎的研究項目包括:由嶺大協理副校長(策略型研究)、數據科學學院署理院長、研究生院院長、利榮康計算智能學講座教授鄺得互教授率領團隊研發的「防偽二維碼私隱保護技術」;以及由嶺大跨學科學院助理教授潘飛教授率領團隊研發的「智慧型交通燈系統」。

鄺得互教授對於取得驕人成績感到振奮,並表示:「是次獲獎是對團隊的開創性研究予以充分肯定,也彰顯嶺大在培育年輕人才、將科研成果轉化落地作出的堅定承諾。我們希望繼續透過創新發明解決當前全球面對的迫切問題,未來將繼續在相關領域深耕,並積極拓展與政府和業界的網絡,發揮研究力量,對社會作出更多貢獻。」

「日內瓦國際發明展」是全球發明界的年度盛事之一,今年展出來自約35個國家或地區逾1,050項發明。

獲獎名單及簡介

獲獎類別

評審團嘉許金獎  

項目名稱

Bloom便攜式可摺疊嬰兒保溫箱

獲獎嶺大教職員

•        嶺大服務研習處及創業行動總監高永賢教授

•        嶺大服務研習處及嶺大創業行動副課程總監李文英博士

•        嶺大服務研習處首席產品設計師盧俊光先生

•        嶺大服務研習處高級產品設計工程師林智賢先生

•        嶺大服務研習處項目工程師張雋晞先生

簡介

Bloom嬰兒保溫箱是一款結合AI人工智能技術,專為落後國家或偏遠貧困地區設計的可折疊、便攜且低成本的嬰兒保溫設備,能確保新生兒在不同環境下的護理。

特點:

•        精準溫度監測

結合AI人工智能技術,透過多點溫度感測器數據分析,提供精準的溫度監測,大幅降低誤差。此技術可確保保溫箱維持醫療專業人員設定的精確溫度水平,為早產兒創造安全且可控制的環境。

•        故障預警

以AI人工智能演算法監控設備運行狀況,適時提示模組故障風險,使用簡單燈號與代碼顯示維修建議,無需依賴網路即可操作。

•        能源管理智能化

通過AI人工智能模型演算,能夠更有效調整功耗,優先保障核心功能(如加熱系統),可提高在供電不穩的地區續航時間。技術亦支援不穩定電壓輸入,並可整合太陽能充電,適應偏遠地區的能源條件。

 

獲獎類別

銀獎

項目名稱

使用多時間尺度模型預測乘客在各地鐵站點人流量的方法和裝置

獲獎嶺大教職員

•        嶺大校長及韋基球數據科學講座教授秦泗釗教授

•        嶺大數據科學學院工業數據科學學部博士後研究員劉乙人博士

簡介

項目由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資助研發,該系統運用人工智能算法分析整合數據,預測地鐵網絡中的乘客目的地及出行時間分布。此技術顯著提高了車站客流量預測的準確性,優化了資源配置,並有助於緊急情況下疏散人流。  

特點:

•        精準預測客流量

預測乘客在多時間尺度上的行車時間與目的地分布,提供各站客流量的精準預測。

•        動態實時調整

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分析不同時間間隔的乘客流量,實現整個交通網絡的實時資源部署。該功能最大限度地減少服務延誤,並在緊急情況下提供關鍵的預測洞察,以便有效疏散。

•        人工智能驅動的互動式視覺化平台

使用互動式視覺化軟件在地圖上實時監控和顯示預測結果。配備人工智能代理,監測可能影響乘客流量的重大事件。

 

獲獎類別

銀獎  

項目名稱

智能直接空氣碳捕集機器人

獲獎嶺大教職員

嶺大跨學科學院副教授李佳教授

簡介

該機器人以創新的「混合胺固態吸附劑」為基礎,配合其自主巡航的智能特性,能從空氣中捕集二氧化碳,將其永久封存或轉化為中性碳源。技術捕獲的二氧化碳可用於農業造田、製造碳酸水,或者作為製造其他化學品的原料。

特點:

•        人工智能自主導航

使用AI感測器及演算法自主於城市及工業環境中導航,動態追蹤和定位二氧化碳濃度較高的區域,提高捕集效率。

•        智能控制系統實現全自動捕集

配備智能控制系統,能夠自動監控及管理捕集二氧化碳的過程,並優化運作效率。

 

獲獎類別

銅獎  

項目名稱

防偽二維碼私隱保護技術

獲獎嶺大教職員

嶺大協理副校長(策略型研究)、數據科學學院署理院長、研究生院院長、利榮康計算智能學講座教授鄺得互教授

簡介

項目應用了人工智能模型,以創新的「防偽二維碼隱私保護認證方法」,保障用戶隱私,並減低在數據傳輸過程中的資料泄露風險,有效防止篡改並提高金融交易與身份驗證的安全性,為提升「數字安全」提供創新方案。

特點:

•        私隱保護驗證

透過分散資料增強安全性,降低私隱泄露風險。該技術適用於需要防篡改和高隱私保障的應用場景,如金融交易、身份驗證等。

•        提升驗證準確性

採用預先訓練的視覺變換器(Vision Transformer)顯著提高二維碼驗證的準確性,確保即使在模糊或扭曲的情況下,也能清晰識別圖像。

 

獲獎類別

銅獎      

項目名稱

智慧型交通燈系統

獲獎嶺大教職員

•        嶺大跨學科學院助理教授潘飛教授

•        嶺大融合科技理學碩士+學生王方禹先生

簡介

該系統採用人工智能及V2I通訊技術,能根據即時路況進行分析及緊急應變,透過調節交通燈時間,避免交通堵塞,同時提高道路安全與效率。

特點:

•        提升交通管理效率

透過AI影像辨識和處理技術,讓緊急車輛得以快速通過路口,提升交通管理效率。

•        AI分析幫助建構智慧城市

利用AI評估不同路段的擁擠程度,並及時調整不同交通燈號的時長,優化車輛和行人的等候時間,並避免交通堵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