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教育誠可貴 司法價更高 為了大罷免兩者皆可拋

民進黨鼓吹大罷免,仇恨惡火延燒全台,儘管民調顯示民眾對此政治惡鬥感到厭煩,絲毫沒有動搖綠營一黨獨大的野心。繼中選會遇綠轉彎、逢藍打壓的偏頗詮釋,教育部長為大罷免幾乎成了無脊椎動物外,最令人震驚的是,司法單位彷彿變身清算異己的東廠,赤裸裸選擇性介入在野陣營的罷免行動。近日多名主導罷免綠委的藍營青年,遭檢調大動作搜索約談、聲押。幽靈連署當然應該查察且剔除,但此絕非特例,過去罷韓、罷樑都曾經發生,這次前所未見的檢調大動作介入,令人質疑執政黨為了衝刺罷免,將司法工具化、政治化。

所謂「偽造連署」的案件,在連署階段本屬行政認定範疇,由選務機關審核剔除不合格資料即可。何以檢調在尚未進入成案前,便急於動用司法調查手段,並大動作搜索、限制當事人出境?這種近乎「牛刀殺雞」的行動,不但已對藍營發起的罷免行動造成寒蟬效應,更讓司法淪為黨派鬥爭的工具,徹底破壞人民對法治的信任。

更諷刺的是,檢調發動主要因為民進黨檢舉該連署涉及「偽造資料」,但全台各地的罷免案中,絕對不只藍營的罷免單出現資料不實的情況,綠營同樣遭到檢舉,但檢調單位卻對檢舉綠營如如不動,唯獨對藍營罷綠發起人大陣仗迅速動作,積極且重視的程度與案件的重要性完全不成比例。這些罷免都尚未成案,資料送進中選會也將由中選會審核,在此階段根本不勞檢調介入。民進黨執政雙標,如今司法跟著雙標,無異昭告世人這是一場民進黨主導的政治整肅,而非公平執法。

中選會配合上意偏袒綠營惹議也多有所聞,連署書遭中選會視為無效退件的以藍營發動者為多,一旦審核之後無法通過門檻自然失效,檢調何須費心搶功。像是藍營原擬以「反廢死」、「反戒嚴」公投綁罷免,希望拉抬民眾投票率,同樣得看中選會臉色。大罷免發展至今,讓人質疑整個政府系統是否早已配合執政黨,全面投入罷免工程。就連教育部也捲入這場紛爭;面對校園內學生參與罷免連署,教育部竟公開表示這屬於公民活動與言論自由,是否意味著未來政黨只要假學生之手就可名正言順進入校園,披上「學生自主」的外衣,校園就不需要中立?

在執政黨強大的大罷免意志下,中選會、教育部到司法的附和與不尋常,都難脫為執政黨護航的嫌疑。當民進黨以民主之名行專權之實,司法的尊嚴、制度的平衡、人民的權利,都成了達成政治目的的代價。在這樣的情勢下,我們不禁要問:民進黨還有多少底線未被跨越?而我們,又是否已習慣了這種赤裸裸的濫權與不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