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貓咪太可怕?當可愛變成恐懼「恐貓症」你聽過嗎?

你聽過「恐貓症」嗎?這並不是玩笑話,而是一種真實存在的心理疾病。儘管貓咪在多數人眼中是可愛療癒的存在,但對部分人來說,貓卻是難以接近、甚至引發極度焦慮的可怕存在。這種對貓產生非理性恐懼的心理狀態,被稱為「恐貓症」(Ailurophobia)。

根據心理學定義,恐貓症屬於「特定恐懼症」的一種,其名稱來自希臘文 ailouros(意為貓)和 phobos(意為恐懼)。患有此症的人可能在看到貓、聽到貓叫聲,甚至是想到貓的存在時,就會出現強烈的焦慮反應,例如心悸、出汗、呼吸急促等。

精神科醫師指出,恐貓症的成因可能與童年創傷經驗、文化迷思、或潛意識中的負面聯想有關。部分患者曾被貓抓傷或咬傷,也有人是因為聽過關於貓的都市傳說或恐怖故事而對貓產生恐懼。

「有些文化中將貓與不祥、巫術等超自然元素聯繫起來,特別是黑貓,容易被貼上神秘負面標籤,對心理造成深遠影響,」臨床心理師林佳真表示。

對恐貓症患者而言,這種恐懼不只是心理上的不適,更可能影響生活品質。他們可能會刻意避開養貓的親友、拒絕進入有貓的空間,甚至因此出現社交困難。

專家建議,若發現自己或親友對貓產生過度恐懼,應及早尋求專業心理諮詢。透過認知行為治療、暴露療法等方式,有機會逐步減輕恐懼感,回歸正常生活。

雖然網路上貓咪影片療癒無數人心,但也提醒我們,每個人對動物的感受並不相同。恐貓症雖屬少數,但絕非無稽之談。理解與尊重每個人對動物的不同情感反應,才是建立友善社會的第一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