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中國一季度經濟超預期增長 對美出口激增前景仍暗淡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國家統計局4月1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5.4%,超出路透社調查的分析師此前預計的5.1%。不過,季度環比增速從去年第四季度的1.6%放緩至1.2%。

與此同時,中國3月份出口同比增長12.4%,大幅超過市場預期。不過,許多經濟學家指出,這一增長主要受企業在美國新一輪關稅生效前集中發貨的推動,未來幾個月出口可能大幅回落。SPI資產管理公司分析師斯蒂芬·英尼斯(Stephen Innes)指出,“這一波出口增長是提前行動的結果,美國關稅升級在即,進口商急於囤貨造就了這波熱潮。”

貿易戰升級 拖累經濟復蘇

美國總統特朗普於4月初宣布對中國商品征收高達145%的關稅,北京隨即反制,對美國產品加征最高125%的關稅。中方官員稱,這些措施已經導致部分美國產品在中國市場失去競爭力,未來不排除尋求替代性市場。

中國第一季度對美出口同比增長9.1%,但對美進口下降9.5%。中美之間的貿易順差達766億美元,高於去年同期的702億美元。

盡管3月出口表現亮眼,但中國的進口卻同比下降4.3%,反映出內需疲軟的趨勢。房地產投資同比下滑9.9%,顯示出房市低迷持續拖累整體經濟表現。消費者物價指數也在第一季度下降0.1%,凸顯出通縮壓力。

工業生產同比增長6.5%,其中裝備制造業產值增長近11%。電動汽車與混合動力車產量同比大增45.4%,3D打印機產量躍升近45%,工業機器人增長26%。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亞洲開發銀行目前仍維持中國全年4.6%左右的增長預測,但包括瑞銀、高盛在內的多家機構已經下調預期,認為3月的出口數據很可能成為短期高點,隨著美方關稅全面生效,未來幾個月數據將“大不一樣”。

北京強調韌性 尋求多元合作

中國國家統計局發言人盛來運強調,中國經濟基礎穩固,有足夠韌性應對外部挑戰。他指出,中國對美國的出口份額已從五年前的19%降至不到15%。

中國領導層也加大與亞洲鄰國的經貿合作。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出訪越南、馬來西亞和柬埔寨,提出加強在人工智能、可再生能源和5G領域的產業鏈協作。與此同時,美國國務院也宣布東亞和太平洋事務局高級官員奧尼爾(Sean O’Neill)將訪問東南亞多國,試圖抗衡中方影響力。

在國際舞台上,中國亦試圖塑造其”穩定與確定性的來源”形象,以抵御來自美國的貿易和科技遏制。中國官方表示,將堅持對外開放,並繼續推進擴大內需、扶持消費和民間投資。

不過,瑞銀分析師指出,中美互加關稅將對中國出口行業構成“前所未有的挑戰”,國內經濟可能面臨結構性調整壓力。“當前局面類似於2020年疫情沖擊或2008年金融危機,我們預計中國將不得不加大財政擴張力度以對沖沖擊。”

(美聯社、路透社、德新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德才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有興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