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從鄭成功到水戶黃門,徐興慶新書看見跨時空的東亞文化鏈結

東吳大學講座教授、前文化大學校長徐興慶的新書《中日越境文明史的水戶學諸相》,於今(4/30)日在東吳大學舉辦發表會。此書為國科會人社中心補助計畫成果,由臺大出版中心於三月底列入「日本學研究叢書」出版。發表會由東吳大學日文系、圖書館與國科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合辦,吸引了來自國內各大學五十餘位文史哲與日本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與會。

徐興慶教授持新書與東吳大學校長東吳大學校長詹乾隆(右)合影。(圖/柯宗鑫攝)

發表會由東吳大學圖書館館長李宗禾、臺大日文系主任曹景惠教授、何創時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何國慶、東吳大學副校長王世和、東吳大學外語學院院長羅濟立等來賓致詞共同揭開序幕。致詞中,特別感謝徐興慶教授以東吳校友的身分,帶來傑出的學術成就,尤其在日本學、東亞學等領域的卓越成果,對於台灣學術界、東亞研究及文化交流的影響極其深遠。此次的新書不僅是學術研究的展示,也是思想交流與學術傳承的重要場合,更是啟發年輕後輩的典範。

隨後由東吳日文系主任劉怡伶教授主持書籍介紹,徐興慶教授則分享其跨越三十年的學術歷程,強調透過中、日、英三種語言,在台灣、中國、日本與英國等地持續發表成果,致力於建立多語、跨境的日本學研究平台。

《中日越境文明史的水戶學諸相》探討多個東亞文明交流的重要議題。(圖/柯宗鑫攝)

《中日越境文明史的水戶學諸相》緣起於徐教授2021年應邀為英國《The Tokugawa World》撰寫專章,該書為全球學者共同參與、共1,228頁的權威性著作,全面展現德川時代的社會面貌,包括地理、經濟、藝術、宗教與科學等面向。徐教授撰寫的部分聚焦「德川日本在世界」,強調文化知識的交流是互動性的,面對現代化轉型,東西文化的融合與矛盾消解是一項重要課題。

新書內容涵蓋多個東亞文明交流的重要課題,包括:近世長崎華人社會的結構分析、鄭成功「日本乞師」與隱元禪師東渡的歷史背景、日本德川博物館典藏寶物的文化意涵,以及「水戶學」思想對於日本近代化與明治維新的深遠影響。書中從十七世紀的大航海時代切入,呈現東西世界的動盪與思想流動,呈現出一幅越境文明互動的歷史長卷。

發表會後舉行新書與談會,由中研院劉序楓研究員與臺大歷史系甘懷真教授擔任與談人,臺大日文系田世民教授主持。與會學者從實學、教育與思想傳播角度,深入探討「水戶學」在近代日本思想史中的地位,並探詢其對現代東亞文化交流的啟示。討論過程中,學者們紛紛提出跨文化理解在當代研究中的重要性,也對徐教授新書的深度與廣度給予肯定。

發表會現場舉行贈書儀式,圖為徐興慶教授與東吳大學圖書館館長李宗禾(右)。(圖/柯宗鑫攝)

發表會也展示了徐教授歷年來的重要著作,另舉行贈書儀式,由徐興慶教授親自將新書交給東吳大學圖書館館長李宗禾。現場學術氣氛熱烈。徐教授表示,期望藉此新書,深化國內學術界對日本近世文明的理解,並促進國際合作與年輕學者的培育,為東亞思想文化的研究開啟更多可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