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德語媒體: 未富先衰–中國的棘手問題

(德國之聲中文網)《世界報》發表長篇評論寫道,一些西方人對中國的經濟模式贊不絕口,甚至認為它比資本主義制度更為優越。但中國的現實遠不如外表光鮮,其中人口老齡化就正在成為中國的巨大隱患。這篇題為《未富先衰–中國的棘手問題》的評論寫道:

“在中美貿易沖突中,習近平比特朗普更佔優勢。特朗普需要面臨金融市場的巨大壓力,還得忌憚通貨膨脹和民眾的不滿情緒,因為這些都可能影響他明年的中期選舉。但北京強人習近平則是一位不必擔心選票問題的專制統治者。在其政府管控的經濟體制中,市場的力量幾乎無足輕重。習近平掌權後的十二年當中,國家對經濟的控制日益強化。鄧小平在上世紀70年代開啟的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機制如今已經被習近平大幅逆轉。在今天的中共領導層看來,絕對控制要比經濟成功更加重要。

在西方,很多人認為中國的經濟模式無比強大,比資本主義更為優越,而美國恰恰是資本主義制度的象征。中國的既定目標是,要在數年之內發展成為技術、科學和經濟實力的世界頭號強國,很多‘中國迷’未經任何實踐檢驗,就對此目標的實現深信不疑,畢竟在國外也的確難以全面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實際境況。

北京公布的經濟增長數據,在許多經濟學家看來是被美化過的。沒有自由的價格機制、國有企業佔據主導地位、法治缺失,加上政府又在各個層面對經濟活動橫加干預,因此,無論是股市、匯率還是官方公布的國內生產總值都無法真實反映中國的實際經濟狀況,而實際狀況遠不像習近平自信外表所呈現的那樣光鮮亮麗。中國已經成了泥足巨人。快速的老齡化進程將很快對國家產生沉重沖擊,而經濟增長潛力也正在大幅縮水。”

評論指出,經濟的持續低迷,將會動搖中國共產黨的統治基礎。因為長期以來,政府同民眾達成的一項默契是,只要政府能持續帶來財富增長,民眾就願意接受對自由和人權的限制。

“中國經濟的現狀是,民眾的消費熱情低迷,工業產能嚴重過剩。而政府非但沒有努力促進內需、讓民眾共享繁榮,卻在想盡一切辦法將數量激增的產品輸往國外。 中國每年的貿易順差高達一萬億美元以上,遠超世界其他國家。也正因為如此,習近平出訪越南、柬埔寨和馬來西亞等鄰國時,並沒有能說服這些國家與中國聯手共同對抗特朗普。因為這些國家也像許多其他國家一樣,也在深受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為之苦。

美國總統特朗普雜亂無序的關稅政策確實對全球經濟造成了傷害,他緩和中美爭端的姿態也是值得歡迎的。但就目前而言,除了略微降低懲罰性關稅之外,很難期待美國做出更大的讓步。因為,只要習近平不努力刺激國內需求、不為外國產品真正開放中國市場,‘中國問題’就會繼續存在下去。只有中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團結一致,共同迫使中國認同國際規則和公平競爭原則時,這些國家的合理訴求才會被中國所接受。”

巴西、印度不願選邊站

中美貿易戰日益加劇之際,巴西舉行的金磚國家外長會議尤為引人關注。《法蘭克福匯報》發自裡約熱內盧的報道稱:

“會議閉幕聲明中據稱也將寫入對美國‘單邊行為’的批評。盡管中方似乎更傾向於使用更為強硬的措辭,但最終的措辭預計會保持批判性,但不會凸顯對抗意味。畢竟並非所有金磚成員國都像中國一樣,對美國采取對抗立場。例如印度和東道主巴西就寧願采取中立立場。巴西總統盧拉的首席外交顧問阿莫林(Celso Amorim )表示:‘沒有美國,就不可能有世界秩序。’

盡管中國是巴西最重要的貿易伙伴,但巴西仍同中國保持著一定距離。與拉美大多數國家不同,巴西並未加入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

關於建立金磚國家共同貨幣體系的討論,在巴西擔任輪值主席國期間也已被暫時擱置。取而代之的是推動使用本幣結算以及數字支付系統,以繞開美元。這一策略旨在提升成員國的經濟主權,又能同時避免升級與美國的對抗。特朗普總統曾多次發出威脅,一旦金磚國家推出統一貨幣,將對其征收高達100%的懲罰性關稅。”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媒體看中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