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花蓮縣政府攜手地方教室 推廣源頭減量成果豐碩 廢玻璃變身藝術燈!

花蓮縣政府攜手地方教室 推廣源頭減量成果豐碩 廢玻璃變身藝術燈!

[台灣新聞雲報]記者王俊欽/花蓮報導

花蓮縣環境保護局日前與秀林鄉和平村、崇德村合作,共同舉辦的「源頭減量 X 廢玻璃藝術燈手作課程」圓滿落幕!活動吸引眾多社區居民及環保愛好者熱情參與,透過創意手作實踐「垃圾減量、資源再利用」的理念,成功回收並轉化數十件廢玻璃,讓廢棄資源重獲新生,展現「循環經濟、永續發展」的環保成果。

縣長徐榛蔚表示,花蓮縣積極推行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期許將減塑減廢、再生循環、責任消費與生產、節能減碳等概念,落實於縣政治理及民眾生活中,並同時藉由本次活動,顯示民眾對於環保議題的高度關注,也讓大家理解到「垃圾減量、永續花蓮」不只是口號,而是可以透過簡單的行動實踐的目標,未來將持續推動「源頭減量、循環再利用」等政策,並結合更多地方資源,舉辦類似的創意活動,鼓勵民眾從生活中改變習慣,攜手打造綠色永續的未來。

家中廢玻璃雖然可交由清潔隊回收,但因分類與處理成本較高,部分仍被棄置。本次活動以「惜物減廢,從源頭做起」為核心精神,帶領學員親手將廢棄玻璃打造為獨具特色的環保藝術燈的同時,也教導學員如何賦予家中不要的容器新的使命。參與者不僅收穫了一件獨一無二的作品,更深刻體會如何透過創意延長物品的使用壽命,減少資源浪費。

活動中,許多學員分享了自己的心得,表示透過親手改造廢棄玻璃,才真正理解到「源頭減量、循環再利用」的價值。一位參與的居民表示:「以前總覺得回收是政府的事,現在才知道,從我們日常生活開始減少廢棄物,才是最根本的解決方法。」這場活動讓民眾從體驗中學習環保,將理念落實於日常生活中。此次課程不僅是一場手作體驗,也成功促進社區居民的交流與環保意識提升。透過地方活動教室的推動,環保行動更貼近民眾生活,讓「減少浪費、創造永續未來」的理念能夠深入社區,擴展至更多家庭與日常行動中。

這篇文章 花蓮縣政府攜手地方教室 推廣源頭減量成果豐碩 廢玻璃變身藝術燈! 最早出現於 台灣新聞雲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