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德語媒體:關稅影響堪比新冠疫情?

(德國之聲中文網)瑞士《新蘇黎世報》發表評論寫道,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起的貿易戰令人不禁回想起新冠疫情時的情景。雖然這一次政府並沒有強制讓經濟停止運轉,但加征關稅,實質上已經開始阻礙世界經濟的正常發展。這篇題為《特朗普的關稅戰令人想起了新冠疫情》的評論寫道:

“今年2月和3月,經濟還曾出現過短暫的反彈。因為預計特朗普將在4月2日,即所謂‘解放日’這一天宣布加征關稅,許多企業趕在此前加緊囤貨、以增加在美國的庫存。然而,4月2日之後,關稅引發的連鎖反應已開始逐步呈現。美國投資公司阿波羅(Apollo)的經濟學家寫道,關稅增加之後,從中國前往美國的集裝箱貨輪已經開始減少。因此,從5月中旬開始,美國的商店裡可能會出現空貨架。不少零售商和中小企業將不得不關閉門店或裁員。到了夏季,美國則將顯現出經濟衰退的跡象。

特朗普關稅沖擊波造成的影響,的確已經在一些國家的經濟數據中有所體現,美國更是首當其沖:消費熱情急劇滑坡,很多美國人對就業前景感到擔憂。作為對關稅的回應,物價已經出現上漲苗頭。大型企業的高管們紛紛預計,企業未來的運營和收益將出現下滑。美國西南航空總裁就直截了當地指出:‘航空業已經陷入了蕭條’。

實事求是地說,此次經濟下滑遠沒有新冠疫情爆發初期時來得那樣迅猛和劇烈。反映經濟活動的實時數據顯示出的畫面是相互矛盾的:美國民眾一方面在問卷調查中滿腹怨言,另一方面他們的消費支出卻依然強勁。來自中國的集裝箱貨輪是少了,但同去年同期相比,減少的幅度仍非常有限。美國企業收到的訂單也確實少了很多,但同疫情初期的停擺狀態仍不可相提並論。”

評論以瑞士醫藥行業為例,認為提前囤貨和出貨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關稅的沖擊,但今後會產生怎樣的影響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總體而言,特朗普的關稅沖擊波尚未達到新冠疫情時的慘烈程度,至少目前的情況是這樣。關稅產生的影響也主要集中在美國。像瑞士這樣的國家,目前受到的影響仍非常有限。不過,今後幾周的發展將起到決定性作用。如果特朗普能夠冷靜下來,適度緩解關稅壓力,經濟或許只是經歷了一場短暫降溫而已。但如果特朗普繼續堅持其強硬路線,那麼經濟就會陷入同疫情時期高度相似的局面:人為制造的經濟衰退將難以避免。”

德國如何擺脫中國的原材料陷阱?

作為對特朗普關稅政策的反制措施,中國出台了稀土出口禁令。《法蘭克福匯報》評論指出,德國企業的庫存尚能維持一段時間,但如果在稀土領域佔據壟斷地位的北京不肯做出讓步,一些德國企業中期內將面臨被迫停產的窘迫境地。

“隨著中美貿易戰的不斷加劇,世界開始重新意識到原材料具有多麼重大的戰略意義。過去幾十年全球化的瘋狂發展階段中,原材料一直被視作是可以輕松獲得的普通商品。正如英國作家埃德·康韋(Ed Conway)在其好評如潮的著作《物質世界》中所描寫的那樣,一旦沒有了必要的芯片、太陽能電池板、風力發電機、甚至最普通的電線,那麼人工智能或者能源轉型都將無從談起,而軍事擴張就更是紙上談兵了。北京顯然希望盡一切努力去抵制‘去風險’的嘗試,以捍衛中國作為全球原材料核心供應國的地位。必要情況下,中國也會無所顧忌地去充分利用這一霸主地位。美國正在加快腳步,借助同烏克蘭等國簽署原材料協定的方式,盡可能擺脫對中國的依賴。那麼,歐洲人在這個方面又有何建樹呢?

德國新一屆聯邦政府在其執政議程中羅列了一系列優先事項,如果也能將保障原材料供給作為優先事項,無疑將是一個明智的選擇。梅爾茨及其執政團隊必須回答下列問題,德國為什麼沒有建立起成本相對較低的稀土儲備,以及歐洲應當如何通過開采戰略資源,以便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逃出中國的原材料陷阱。至關重要的是,立即采取務實行動,而不是讓布魯塞爾和柏林出台一份又一份的戰略文件。聯盟黨公布其內閣成員組成後,有人批評來自經濟界的人士佔比過高。事實上,德國新政府中,這樣的經濟專家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媒體看中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