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畫畫不只是藝術》雲林長輩在創作中重新參與生活!

在偏鄉地區,藝術課程常被視為「額外資源」,然而在雲林,一間名為「創啥貨藝術教室」的空間正以行動證明——藝術,是高齡社會不可或缺的日常支持力量。

從生活出發 用創意連結長者世界

設於斗六市的創啥貨藝術教室,名稱源自台語「tshòng siánn-huè」,意即「做什麼」,象徵著從生活中啟動創意與連結的可能。自2023年起,教室團隊走進地方長照據點,與社區合作開設藝術陪伴課程,不以技術為目標,而著重於情感、互動與生活感的重建。

藝術在這裡,不是展覽用的作品,而是一種讓人重新參與世界的方式。教室主持人表示:「我們不是要把每個人都教成畫家,而是讓每個長者透過創作,重拾對生活的掌握感。」

打開日常 讓長輩自在表達與互動

對許多長輩而言,年老後的生活容易陷入孤立與單一。藝術課程提供了一個開放、自由、不受評價的空間,在那裡,他們可以說話、可以畫畫、可以笑,也可以安靜地做自己。這樣的過程不僅改善了情緒與心理狀態,更重建了日常的節奏與生活感。

在課堂上,除了視覺創作,團隊也融入母語元素,讓台語自然地成為創作與溝通的媒介。透過「講台語畫故鄉」的設計,不只讓長者更自在表達,也讓年輕參與者接觸到地方語言與文化,落實母語保存的日常化。

家庭與社區的連結 從一張畫開始

這樣的藝術陪伴模式,也逐漸引起地方家屬與社區的關注。許多家屬發現,參與課程後的長輩更願意與人互動,甚至主動分享作品,成為家庭中的新話題。「他回家會說今天畫了什麼,感覺他又有些目標與期待,這對我們全家來說都是好事。」一位家屬如此分享。

藝術不是奢侈品,而是一種基本的情感支持。創啥貨藝術教室的實踐顯示,當藝術走出展覽館、進入社區與家庭,便能成為回應老齡社會需求的真實解方。

目前該教室持續推動社區合作與開放課程參與,期望透過「做伙創啥貨」的精神,將藝術重新帶回生活,陪伴更多人面對生命中的每一個階段。

【創啥貨藝術教室簡介】

創啥貨藝術教室中的創啥貨 (tshòng siánn-huè) 是台語文字,華語即為「做什麼」的意思。 

我們相信創意都是由「開始做些什麼」萌發,期待與大家「做伙創啥貨」,享受有趣的生活。

聯絡資訊

官網:https://tshongart.com/
電話:0972-712771
信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雲林縣斗六市南揚街 66 號 2 樓

火報

《火報》,每天給您最優質的好新聞。 我們秉持「正義」的精神,為民眾發聲,核心理念是社群共享、優質新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