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美企不行?!歐洲支付系統為何難以自主?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總統特朗普重返白宮以來,人們對各類對美依賴關系的風險愈發警覺,擔心其中是否潛藏地緣政治威脅。數字支付也因此成為關注的焦點之一。
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對此表示擔憂。她近期在接受愛爾蘭媒體Newstalk采訪時表示:“我們必須減少這種脆弱性,並確保有一個歐洲自主的解決方案,以備不時之需。你永遠無法預料會發生什麼。”她補充說:“將數字支付置於我們自己的掌控之下,是很重要的。”
歐盟國家對美支付系統依賴程度不一
在歐洲,非現金支付已經非常普及。根據歐洲央行的數據,2024年上半年,56%的非現金支付是通過銀行卡完成的,交易總量超過400億筆。
但從消費者與企業之間的支付流向來看,不難發現,歐盟各成員國對美國銀行卡支付系統(如Visa和Mastercard)的依賴程度存在顯著差異。
歐洲央行指出,一些國家如愛爾蘭和荷蘭幾乎完全依賴Visa和Mastercard。相比之下,德國和法國則建立了本國的銀行卡支付系統,因此對美國企業的依賴相對較低。在德國,“Girocard”(前稱EC卡)在銀行卡市場的份額超過70%;在法國,國家支付系統的市場佔有率接近80%。
問題到底有多嚴重?
針對相關警告,也有人持批判性觀點。其中之一是戈德沙爾克(Hugo Godschalk),他是一名在支付領域工作了近40年的顧問。他指出,如果從整個歐洲支付系統來看——也就是包括企業之間的交易在內——從交易金額上計算,通過美國系統處理的比例還不到1%。
這位PaySys Consultancy咨詢公司的執行董事表示:“顯然,這樣就不能稱之為‘主導地位’。”
戈德沙爾克還反駁了歐洲央行的另一種說法——即跨境支付無法通過本國系統完成。他指出,這種說法僅適用於在國外實體店購物的情況,而歐洲內部的在線交易則不受此限。
App支付:另一處風險隱患
歐洲在支付領域的脆弱性不僅體現在銀行卡上。如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通過手機App完成購物支付。而在這個領域,美國科技巨頭的產品同樣佔據主導地位,如 Apple Pay、Google Pay 和 PayPal。
歐洲央行首席經濟學家萊恩(Philip Lane)今年3月在愛爾蘭的一次演講中指出,這類App支付已經佔據零售交易的近十分之一,而且年增長率達兩位數,增長勢頭迅猛。
這些美國公司不僅受美國政府監管,還受到其地緣政治利益的影響。更令人擔憂的是,數據隱私和支付數據的控制也成為問題,因為大量交易通過位於美國的服務器處理,從而受美國法律約束。
萊恩警告說:“這種依賴使歐洲暴露在經濟壓力與政治脅迫的風險之下,並削弱了我們的戰略自主性。”
借鑑俄羅斯模式?
對於歐洲仍停留在討論階段的問題,在俄羅斯已成為現實。自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Visa、Mastercard、American Express 和 PayPal 相繼暫停在俄業務,但普京早有准備。
戈德沙爾克解釋說:“普京早在數年前就下令,Visa 和 Mastercard 在俄羅斯境內的交易處理必須在本國完成。”也就是說,支付授權、清算與結算過程全部通過俄羅斯本地的處理系統進行。因此,俄羅斯銀行發行的 Visa 及其他信用卡仍可在國內使用——但在國外則無法使用。
戈德沙爾克指出,這一模式或許也能成為歐洲的一種過渡性應對方案。若采納此方式,支付交易將無需再通過Visa或Mastercard處理,從而避免美國企業對歐洲內部卡支付實施封鎖或限制。不過,這類機制在短期內尚難以實現。戈德沙爾克估計,在歐盟層面推動相關法規或政策,至少需時兩到三年。
數字歐元 未來可期?
戈德沙爾克認為,歐洲央行對支付依賴的警告,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在為數字歐元“造勢”。數字歐元作為中央銀行貨幣,與現金一樣不具信用風險,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相較之下,銀行賬戶內的數字貨幣為商業銀行貨幣,由銀行“創造”,理論上存在風險。因為一旦銀行破產,存款將難以保障。雖然現實中有存款保險機制作為補償,但仍無法與央行貨幣的安全性同日而語。
數字歐元項目自2021年起由歐洲央行推動。2023年6月,歐盟委員會已向歐洲議會提交相關法律草案。但截至目前,仍未作出正式決定。該法案將為數字歐元的發行和應用設定法律框架,例如銀行是否必須開設數字歐元賬戶,商家是否一定要接受數字歐元支付等。
因此,數字歐元的正式推出仍充滿不確定性,如果進展不順,可能還需要幾年時間才能落地實施。
戈德沙爾克指出,至今無論銀行還是消費者都對這一新系統缺乏熱情。銀行擔心其部分業務將因此被削弱,而對於消費者而言,目前尚無足夠理由去采納一個全新的支付方式。
“Wero”系統起步艱難
歐洲支付倡議(EPI)也希望推出一個能夠與美國支付系統競爭的本土支付方案。為此,來自多個國家的歐洲支付服務商和銀行於2020年底聯手合作。
他們開發的新支付系統 Wero 已於2024年7月正式上線。目前,一些德國銀行已支持通過 Wero 進行移動支付。與傳統轉賬不同,使用 Wero 無需輸入長達22位的IBAN賬號,用戶只需提供收款人的手機號碼或電子郵件地址完成轉賬——操作方式類似於 PayPal。
問題在於:誰知道 Wero呢?根據 Verivox 比價平台於2024年10月底委托進行的一項調查,在德國接受調查的1000人中,近90%表示從未聽說過 Wero。
歐洲信用卡系統為何始終缺席?
問題是:為何歐洲遲遲未能建立一個與美系信用卡系統並行的本土體系?戈德沙爾克介紹,過去確實有多個建立歐洲信用卡系統的嘗試,但特別是在德國和法國,跨境支付需求較低,加之投資意願不足,最終這些項目都不了了之,甚至被轉手賣給了美國公司。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Insa Wre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