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順我者昌 逆我者亡

(德國之聲中文網)《南德意志報》報道開篇就引用了一個中國古老的故事:孔子試圖說服臭名昭著的盜跖改邪歸正、棄惡從善,但尚未開口,盜跖就拔劍怒吼:“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這篇題為《中國要讓各國表忠心》的報道寫道,數百年來,“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已經成了中國權力政治的指南:誰站在中國一邊,就站在了歷史的正確一邊;誰背離中國,就將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如今,在與美國日益升級的貿易戰中,中國再次奏響了這支古老的旋律。”文章寫道:
“北京當前制定的底線是:只有追隨中國,才能被允許繼續從中國的經濟發展中受益。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呼籲歐洲與中國共同‘捍衛開放市場,開發新的投資領域’。中國總理李強向歐洲企業承諾,盡管發生了貿易戰,中國仍將是‘孕育新成就的肥沃土壤’。市場、投資與增長的機會掌握在中國手中,但必須對中國表示忠誠才能獲得這些機會。如此看來,在這場貿易戰中,中國所尋求的,已經不再是貿易伙伴,而是追隨者?
南美洲,尤其是墨西哥,現在就正處在這場忠誠度考核的風口浪尖上。多年來,中國與墨西哥一直有著緊密的經貿關系。2024年11月,墨西哥向中國出口了6.15億美元的商品,主要是銅和鉛礦石。而同一時期,中國則向墨西哥出口了總計96億美元的物資,主要包括汽車和電子制造商所需的零部件及相關產品。
這些零部件的一部分會被運往距美國邊境僅五公裡的提華納(Tijuana),富士康在這裡經營著一座巨型工廠。來自中國的零部件會從恩塞納達港(Ensenada)以集裝箱的方式運抵此地。廠區面積超過30個足球場,五千多名工人在這裡組裝電視機、醫療設備和電路板,產品則是用來出口美國的。廠區入口處設有供員工使用的體育場等設施,看上去很像美國的硅谷。”
這種類型的中墨經濟合作似乎前景不容樂觀。早在競選期間,美國總統特朗普就曾多次表示,他可能會對墨西哥征收高額關稅,迫使墨西哥也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進而將中國企業趕出墨西哥。《南德意志報》的報道稱,如果在華盛頓的壓力之下,墨西哥最終對中國產品征收關稅,那麼受影響的將不僅僅是幾家中國企業,而是北京的對外經貿合作模式。
越南的兩難境地
“中國也在亞洲推行著同樣的經貿合作模式,越南首當其沖。長期以來,越南一直被中國企業視為躲避美國高額關稅的避風港。早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數百家中企就開始將部分生產線搬至越南,以便繞過關稅威脅繼續向美國出口產品。據稱,一些中國企業更是在越南更改產品標簽,‘中國制造’搖身一變就成了‘越南制造’。
但這樣的迂回戰術恐怕將被畫上句號。特朗普在其‘解放日’演說中宣布將對越南征收46%的關稅之後,越南已經被卷入了一場足以令該國經濟崩盤的貿易沖突。越南每年向美國出口價值1200億美元的產品,同時又從中國進口價值1440億的初期產品。
香港大學中國經濟關系問題專家陳志武教授表示:‘如果越南失去了美國市場,也就沒必要再從中國大量進口了。’‘而問題恰恰在於:越南既不能失去中國,更不敢得罪美國。’ 一種依賴導致了另一種依賴,這也凸顯了越南所處的兩難境地。 ”
《南德意志報》寫道,“新關稅宣布後僅12天,習近平便親自前往河內,試圖在這場貿易戰中穩固越南對中國的忠誠度。” 此行也凸顯了越南對中國的重要性:
“越南則嘗試在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保持平衡。越南一方面承諾將打擊非法使用‘越南制造’標簽的行為,但另一方面在聲明中卻對中國企業只字不提。在其他方面,越南也一直在執行著靜默式的外交路線。陳志武認為,越南絕不會公開‘選邊站’,而是會效仿幕後談判的中國模式,‘這是一種典型的儒家行事方式。’
按照過去的經驗,中國只有在自覺足夠強大時,才會喊出盜跖‘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口號,在當前的貿易戰中也不例外。不過,這並不僅僅是自信或過度自信的表現,更是對特朗普現實政治的回應:因為特朗普的政策也沒有給對方留下任何選擇余地:你如果不支持我,就是反對我。然而,盜跖的故事本來就不是給統治者的施政指南,而是告誡強者不應如此行事的反面教材。”
”在中國,為中國“ – 大眾正在變成中國企業
《商報》發表文章,介紹了大眾推出的新款車ID.Era。不過,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款SUV只面對中國市場,並不會出現在歐洲的公路上。《商報》報道指出,自從兩年前提出“在中國,為中國”的經營戰略後,在中國的大眾公司正在變成一家地地道道的中國企業:
“這些新款車旨在消除德國電動車在中國市場上一直以來的缺陷:價格過高、不符合消費者需求、並被認為不夠現代。現在推出的這些車型中,來自德國的技術佔比已經非常有限。零部件幾乎全部來自中國本地供應商,車輛的研發和制造也是在大眾設在合肥的生產基地中完成的。大眾認為,本土化模式才是大眾在中國市場能夠抗衡競爭對手的關鍵。
奔馳也在追隨大眾的經營邏輯,並會將很多新車型的研發轉移至中國。奔馳研發部董事舍費爾接受《世界報》采訪時表示:鑑於中國零部件的成本優勢,‘我們幾乎可以為所有零部件都找到本土供應商,並參與到了中國的生態系統當中。現在奔馳公司已將越來越多的新技術研發和認證步驟轉移到了中國。”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媒體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