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放棄轉型為營利導向組織 保留非營利控制權

火報記者 陳銳/報導
面對法律、社會與投資人壓力,OpenAI 放棄將營利部門轉為公益公司,維持原非營利架構,由母公司掌控核心技術與方向,此舉將限縮執行長 Sam Altman 的影響力。
去年12月,OpenAI 提出重組方案,試圖將其營利部門轉為公益公司(PBC),以更靈活地籌集資金。根據該方案,OpenAI 非營利母公司將成為 PBC 的大股東,但放棄控制權。然而,這一做法引發內部與外部廣泛批評,質疑其是否違背創辦宗旨、淡化對社會公益的承諾,甚至招致聯合創始人 Elon Musk 的訴訟。
馬斯克指控 OpenAI 已偏離「為人類福祉發展人工智慧」的初衷,並轉向以盈利為主的商業模式。今年早些時候,他曾提出以974億美元收購 OpenAI 的要約,但遭 Altman 直接拒絕。

週一,Altman 表示:「OpenAI 成立時是一家非營利組織,現在仍是監督營利組織的非營利組織,未來也是。」他指出這是「一種妥協」,既能安撫批評聲音,也不會動搖資金支持者信心。
Altman 表示,即便保留原架構,OpenAI 仍預期能從包括軟銀集團在內的投資方籌集達 400 億美元,並維持高達 3000 億美元的估值。他同時指出,將取消投資人利潤上限,這是為確保能持續吸引資金投入昂貴的 AGI 研發。
儘管 OpenAI 再次強調非營利控制的合法性與持續性,但外界對其商業目標與公益使命間的關係仍存疑,此外,非營利結構可能限制 OpenAI 某些商業操作彈性,也可能影響其在未來資本市場的競爭力。
OpenAI 仍須在公益與資本之間維持平衡,特別是在微軟、Anthropic、Google DeepMind 等競爭者迅速推進 AGI 的背景下。取消公益公司結構雖能暫時穩定內部與法律風險,但其核心技術控制權與資本籌集策略是否能持續並行,仍是一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