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華藝附小推動EMI 結合科技強化國際競合力

▲親師生合作參與,讓課程充滿和諧關係。(圖/中華藝校提供)

〔記者張忠義/高雄報導〕中華藝校附設雙語小學課程以「部定、美語、藝術與人文」三合一為主軸,並以八大核心課程深化雙語學習,教育部推動數位科技融入教學的趨勢中,華藝附小持續推動CS(Computer Science)- Robots,並搭配EMI全英文授課方式推動「循跡軌道車」,課程推動採以PBL(Project-Based Learning)課程模式,以學生為學習主體,讓學生透過小組專題導向學習的過程中,讓理解及探索問題的學習上充滿各種可能性,在動手中學習、在合作中成長,培養邏輯思維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未來的科技挑戰做好萬全準備。

國小部顧文華主任表示,為迎接下學年即將全面推動的程式教育課程,此次課程以智慧循跡車為核心,結合自造者(Maker)精神,融入跨領域學習模式,學生們必須親自設計、拼接出一條可讓小車順利行駛的創意軌道。從觀察不同形狀與長度的軌道模組,到實際動手組裝、調整與修正,整個過程不僅激發孩子的創造力,也鍛鍊其冷靜思考與團隊溝通的能力。孩子們在課堂上熱情高漲,面對挑戰勇於嘗試,透過一次次的失敗與修正,累積出豐富的經驗與成就感,展現出愛迪生般「從錯誤中汲取知識」的精神。

▲在操作過程中發現錯誤,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圖/中華藝校提供)
▲在操作過程中發現錯誤,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圖/中華藝校提供)

3A紀佳宸與蔡謹妍同學分享,剛開始進行時對如何順利接軌感到擔心,雖然過程中有很多次的失敗,後來冷靜分析圖形規律與團隊分工合作,慢慢瞭解起點的圖形與排列順序會影響結論,因此最終完成挑戰。老師以全英文授課,過程同時也喚醒我們上一次機器人相撲課程的概念,再次回顧學習到Robots專業英文及功能,真的是一堂很有成就感的課程。

1B陳奕侖表示,自己非常喜歡這個課程,也很喜歡機器人,車子移動的速度讓同學們都很緊張,最刺激的時候是車子快沒路走時,所以我們必須不斷迅速拼接軌道,想辦法讓車子不掉下去,因此每個人都很努力合作完成。1A陳智愷則興奮地說:「我很喜歡拼軌道,像在玩樂高一樣,軌道車開過來的時候超緊張,但真的超好玩!」

▲學生聆聽循跡車的原理及競賽的規則。(圖/中華藝校提供)
▲學生聆聽循跡車的原理及競賽的規則。(圖/中華藝校提供)

華藝附小秉持「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教學理念,透過部定課程、美語教學及藝術與人文三大領域的融合,致力於翻轉孩子的學習方式與思維,因此安排這堂「AI循跡軌道車」課程,以各種現象或發生的狀況來作為學習的起點和核心,鼓勵學生進行問題解決和探索。這堂課不僅是讓學生不只是完成了一個軌道作品,更在過程中學會了溝通、思考與協調,以及展現出高度的學習韌性與合作精神。

盧昰余校長表示,科技教育與數位發展的趨勢中,華藝附小的核心課程著重CS(Computer Science):Drone Soccer、Programming、Robots、Maker Education、AI Generated Content,安排透過議題式的小組學習,讓孩子能探索學習與互動溝通。在董事會及家長會大力支持數位科技融入的教學發展,孩子們在學習過中都能多元發展各種能力表現,奠基面對未來的發展科技實力。華藝附小以EMI全英文授課厚植學生雙語學習,推動校園STEAM課程學習,讓學生擁有絕佳Maker Education思維,這也是華藝附小的孩子們未來在校園所要學習課程的趨勢與挑戰。

▲師生一起動腦,鼓勵學生進行問題解決和探索。(圖/中華藝校提供)
▲師生一起動腦,鼓勵學生進行問題解決和探索。(圖/中華藝校提供)

 

 

 

 

 

華藝附小推動EMI 結合科技強化國際競合力〉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探即新聞 | TanJiNew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