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親美抗中這盤棋 恐被川普一腳踢翻
賴政府上任以來極力抗中,只好全面擁戴美國。即便川普重磅回歸,全球繃緊神經以對,賴政府還是以「民主防線」與「價值同盟」緊抱不放。不料,川普經貿大刀揮起來六親不認;從台積電無條件赴美,投資金額隨便川普喊,到差點嚇昏行政院長卓榮泰的32%重稅,顯然民主與價值根本不在川普思考之列。台灣的乖巧聽話換來的是不被當作一回事,民進黨倚美抗中備受考驗。
賴清德總統接受《財訊》專訪時明言,「台灣在中美對抗當中,沒有左右逢源的空間。」言下之意是台灣只能選邊站。這番話隨即引來質疑,包括資深媒體人陳揮文直言:「為什麼不能左右逢源?難道只能站美國隊?」在兩強競逐的格局下,台灣的地緣戰略與經濟優勢原本就提供了一定的操作空間,偏偏賴清德將個人意識形態強加於國家利益之上,讓台灣自縛手腳、無路可退。
川普從未掩飾其交易導向的外交風格,台灣「押寶美國」的代價越來越明顯。川普上任至今從未承諾,是否會在中共出兵攻打台灣時挺身捍衛。反而是台灣對美國予取予求,川普不費分文就讓台積電赴美設廠,還可能組成所謂的「投資美國台灣隊」。
我心向明月,無奈明月照溝渠。包括國際媒體與台灣輿論都開始質疑,對川普而言台灣恐怕不是盟友,而是籌碼。川普拒絕保證中共不會武力犯台,甚至在與中國的對抗中,時而喊話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關係良好。美國期刊《外交事務》專文直言,美國不該為台灣打一場無法獲勝的戰爭。如今美中談判在即,雙方欲拒還迎,已有消息傳出,美方可能提到遭中國羈押的反共人士黎智英。那麼,台灣會不會在美中進退之間成了談資甚至籌碼?
這些論點不是陰謀論,也不只是學術討論,而是反映川普現實主義下的政策傾向。在烏克蘭問題上,全球都見識了他務實的鐵腕,維護全球民主早就不是他認為美國應該肩負的任務。即便台美的軍事合作繼續進行,到底是為了賺錢還是真心保護?從長期積欠大批軍備以及售予發霉裝備來看,民眾恐怕無法像民進黨政府那麼有自信。
在台灣「疑美論」動輒被貼上「中共同路人」標籤,但川普主政下的美國,早就不被各國信賴依靠。最近加拿大與澳洲大選,反川派大獲全勝就是最好的證明。台灣卻還執著在「抗中保台」的意識型態裡,不願為緩和兩岸局勢釋出善意。孤注一擲、單押川普?背向世界而行的風險,台灣承擔得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