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習近平訪俄:中國撐起俄羅斯經濟?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週五(5月9日)出席俄羅斯「勝利日」紅場閱兵。這場閱兵是為慶祝前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勝納粹德國80週年,同時也意在展現俄羅斯在俄烏戰爭的背景下,持續在國際舞台上活躍的韌性與雄心。

週四,習近平與普丁會晤後,雙方發表聯合聲明,宣布深化多方面合作,另外也強調兩國要共同維護國際法權威,反對未經安理會授權的單邊制裁及「長臂管轄」。

習近平表示,北京將與莫斯科並肩面對「霸權霸凌」,暗批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祭出的關稅攻勢,以及美方針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所施加的制裁。

曾在中國吉林大學任教的國際關係學者杜本(Björn Alexander Düben)向DW表示,習近平此行具有「高度象徵意義」,且除了巴西總統魯拉之外,習近平是唯一出席紅場閱兵的大國領袖。

杜本指出,習近平與普丁之間存在「個人情誼」,且習近平「花在與普丁互動上的時間,幾乎超過他與其他任何國際領袖的交流」。

歐洲政策分析中心(CEPA)非常駐高級研究員布萊格(Mathieu Boulegue)近日接受《南華早報》報導時也稱,習近平出席莫斯科勝利日慶祝活動的「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指兩人頻繁的交流展現了習近平和普丁之間的「人際戰略關係」。

俄羅斯深化對中依賴

2022年2月,中國及俄羅斯宣示雙方夥伴關係「無上限」,在經濟、軍事與外交等方面加強合作,以共同對抗西方影響力。

隨著西方國家因俄烏戰爭對俄羅斯祭出制裁,莫斯科在經濟方面對中國的依賴持續提高。中國進口俄羅斯商品,支撐了俄國的戰時經濟,使兩國關係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緊密。

自戰爭爆發以來,俄羅斯對中國的出口激增63%,達到1293億美元,雙邊貿易額在去年增加至2440億美元。

儘管北京多次聲稱在俄烏問題上保持中立,但仍與莫斯科達成協議,以打折後的價格購買俄羅斯天然氣及石油,彌補歐洲國家的空缺。如今,俄羅斯已經成為中國最大原油來源國,約佔中國原油進口的五分之一。

杜本表示,儘管俄羅斯的經濟比多數專家預期的更有韌性,但若缺少中國的支持,莫斯科將處於「深度困境」之中。

美國制裁阻礙貿易

川普上任後,美國對中國商品祭出高額關稅,中國企業可能轉向俄羅斯市場尋找新商機。但這些企業同時也必須克服美國對莫斯科施加的次級制裁,這些制裁限制第三國實體向俄羅斯出口商品,也讓中國銀行較不願意和俄羅斯銀行交易往來。

杜本指出:「這些次級制裁已經成為中俄經濟互動中的一個重大障礙,對進一步擴大貿易構成了實質性的阻礙。」但他也認為,隨著與美國的貿易關係變得不再那麼有吸引力,中國銀行及其他企業可能會更傾向與俄羅斯企業交易,並忽略美國的制裁威脅。

今年初,美國財政部對俄羅斯兩大石油生產商及相關企業,還有183艘曾載運俄羅斯石油的船隻實施了制裁。這一度導致俄羅斯隊中國原油的出口下滑。然而,得益於中國使用其他船隻和其他支付系統的替代方案,仍得以與俄羅斯的「影子艦隊」恢復貿易。

西伯利亞2號管道成焦點

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此次訪問俄羅斯的重點之一就是中俄之間待建的天然氣管道「西伯利亞力量2號」,該管道預計每年從西伯利亞西北部的亞馬爾地區,經過蒙古,輸送500億立方米的俄羅斯天然氣到中國。

莫斯科多年來不斷向北京施壓,力求敲定該項目,但管道的具體路線仍未確定,凸顯出中國的主導地位。俄羅斯能源部長齊維廖夫(Sergey Tsivilyov)週四透露,談判正積極展開,儘管如此,習近平訪問期間簽署協議的可能性不大。

杜本表示:「考量到俄羅斯對中國的前所未有的依賴,莫斯科與北京的利益更加綁定在一起……如今俄國越來越是請求的一方。」

這種不對等的局面,顯示俄羅斯在以北京為主導的夥伴關係中,籌碼越來越少,進一步鞏固了中國的主導地位,並使莫斯科越來越向中國的全球戰略傾斜。

DW記者Nik Martin對此文有貢獻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周子馨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有興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