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特朗普能否阻止伊朗向中國出口石油?

(德國之聲中文網)上周四(5月1日),美伊核會談即將在羅馬開始的前幾天,會談突然被推遲。同一天,美國總統特朗普發出嚴厲警告:任何從伊朗購買石油或石化產品的國家或個人都將立即受到美國的制裁。特朗普在他的社交平台“真實社交”(Truth Social)上重申強硬立場:“他們將被全面禁止以任何形式與美國開展商業往來”。

過去幾個月裡,甚至在羅馬會談開始之前,特朗普政府重啟了 “最大壓力 ”行動,旨在將伊朗的石油出口降至近乎零,並遏制其核野心。作為這些措施的一部分,美國對被指控為伊朗石油銷售提供便利的實體實施了新制裁,其中包括一個位於中國的原油儲存終端和一家獨立煉油廠。

鑑於美國經濟的規模和全球影響力,美國的制裁——不僅針對本國企業,也懲罰與被制裁國家有往來的第三國公司——依然是華盛頓手中極具威力的工具。對於依賴美國市場的國家來說,只能面臨停止購買伊朗石油或面臨經濟孤立兩個選擇。

然而,伊朗似乎正在適應,甚至在“灰色地帶“中找到生存之道。根據商品分析公司 Kpler and Vortexa.的數據,盡管美國竭力打壓伊朗的石油貿易,德黑蘭每天仍出口約120萬至150 萬桶原油。這標志著伊朗從2020年年中開始大幅回升,當時制裁和疫情的雙重打擊下,伊朗石油出口量一度跌到每日40萬桶以下。

伊朗的大部分原油都以折扣價出售給中國,盡管面臨美國制裁的威脅,中國仍是伊朗最穩定的買家。分析人士估計,伊朗每年可從這些石油交易中賺取300億美元到400億美元的收入。

依靠 “影子艦隊”運輸石油

專家指出,伊朗得以持續石油出口,依賴的是一個復雜而龐大的秘密運作網絡,這些油輪經常通過關閉海上跟蹤識別系統,隱身以躲避檢測。

為了掩蓋石油來源,原油往往海上進行船對船轉運,船只的名稱、注冊地等也經常更換,制造混淆。在許多情況下,偽造文件假稱石油產自伊拉克或馬來西亞等國。

這支所謂的 “影子艦隊”大多由老舊油輪組成,許多油輪以前曾被當作廢品出售,沒有合法保險。 中國買家從大幅折扣中獲益,而中國政府也拒絕承認美國對伊朗的制裁。日益活躍的“影子產業”在華盛頓引發警覺,美國官員警告稱,特別是在東南亞的執法漏洞,正在削弱制裁機制的有效性。

美國官員敦促地區合作伙伴加強對海上貿易和石油轉運的監督,但由於政治和經濟利益錯綜復雜,合作面臨諸多障礙。例如,馬來西亞與伊朗和中國都保持著密切的關系,而該地區的執法能力也參差不齊。 執法工作也面臨技術層面的挑戰。由於這些活動隱秘,加之缺乏統一協調的海事執法,攔截並阻止這類運輸變得極為困難。

不僅是伊朗,影子油輪網絡已成為一個價值數十億美元蓬勃發展的行業。受到美國和國際社會制裁的委內瑞拉和俄羅斯,也先後加入了這個隊伍,使石油源源不斷地流向買家。

盡管執法在加強,但仍然難以阻止伊朗的石油貿易,華盛頓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石油市場分析師賽格爾(Clayton Seigle)認為,美國現在面臨著一個更深層次的挑戰:它已經失去了對伊朗原油最大買家——中國的影響力。賽格爾指出,在特朗普上台前,中國買家在面對可能遭遇美方制裁時態度謹慎得多。但在華盛頓對北京發起關稅戰之後,情況發生了變化:“美國宣布對中國征關稅後,金融制裁的效力就明顯減弱了……對中國而言,與其顧慮某個具體制裁帶來的風險,不如權衡整個關稅戰沖擊帶來的更高的經濟成本。在這種背景下,圍繞伊朗石油的制裁威脅早已失去了過去的震懾效果。”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Monir Ghaedi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