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德國、以色列建交60周年:加沙戰爭陰影下的慶祝

(德國之聲中文網)60年前的1965年5月12日,德國、以色列經過長期籌備後,建立外交關系。這對當時的情況來說,並非理所當然:二戰在歐洲結束才過去20年。納粹德國對歐洲猶太人的種族清洗在兩個國家都記憶猶新。而今天,二戰後80年過去,與以色列的關系仍非常重要,盡管也有困難。

赫爾佐克訪問柏林,施泰因邁爾訪問以色列

建交60周年之際,以色列總統赫爾佐克前往柏林。他想與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參觀位於格魯納瓦爾德(Grunewald)火車站的大屠殺紀念地“17號站台”(Gleis 17)。納粹時期,一萬名猶太人從這裡被送往集中營。

赫爾佐克打算與100余名德國、以色列青少年見面。或許他也知道,自加沙戰爭爆發一年半以來,在德國恰恰是年輕人中,反猶主義大幅上升。之後,赫爾佐克將與施泰因邁爾共同前往以色列,訪問與加沙地帶邊界處的一處以色列基布茲社區。

默克爾曾在以色列議會談到“國家理性”

這一訪問正值德國新政府成立伊始。如前任一樣,新任總理梅爾茨(又譯默茨,基民盟)也清楚地知道德國對以色列負有特別的責任。

2008年,時任總理默克爾(基民盟)訪問以色列時,在該國議會致辭,並提及“國家理性”這一概念。她認為,這意味著德國對於以色列生存權與安全負有的特別的政治責任。

國家理性——行為准則,而非法律

這是一個政治准則,而非法律規定。但大多數默克爾的前任總理也始終遵照這一國家理性而行。盡管對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做法一直存有批評,但德國政界人士也一再強調以色列自我防衛的權利,特別是在2023年10月7日恐怖組織哈馬斯屠殺以色列平民之後。德國始終強調是以色列可信賴的伙伴。

在現實中,這一政治信條的履行有時極為困難。對於以色列在加沙的強硬做法,德國國內的批評也增加。特別是以色列指責哈馬斯搶掠、囤積救援物資並將其高價賣給民眾,以此支付其武裝成員及武器。以色列因此阻止救援物資進入加沙,導致飢饉和死亡。

梅爾茨任總理後首次接受采訪時向德國電視一台表示:“以色列令我們最為擔憂。新任外長周末也將受我的委托前往以色列。…我們共同籌備這一訪問。但必須明確,以色列政府也必須履行國際法、戰爭國際法的義務。”

內塔尼亞胡與國際刑事法庭

去年11月,海牙國際刑事法庭對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前國防部長加蘭特下達逮捕令。他們涉嫌在加沙地帶犯有戰爭罪行。德國是國際刑庭創始成員國之一,倘若內塔尼亞胡前往德國,德國須將其逮捕。

但梅爾茨在德國大選次日與內塔尼亞胡通電話後表示,作為總理,他將會找到途徑,如果內塔尼亞胡訪德,將不會被拘留。不過,在梅爾茨當選總理後,沒有再重申這一表態。

這位新總理如今向德國電視一台表示:“以色列有權自我防衛,抵御哈馬斯恐怖分子10月7日的殘酷襲擊以及之後所發生的。但以色列也必須履行人道主義義務,特別是在這場可怕的戰爭所發生的加沙地帶。”

上次兩國政府磋商已是多年前

圍繞對以色列總理逮捕令的爭議顯示,德以關系如今多麼復雜,並且受到加沙戰爭有多大的影響。盡管前外長貝爾博克(綠黨)在加沙戰爭爆發後多次前往以色列,但內塔尼亞胡上次訪問柏林已是兩年多前。2023年3月,內塔尼亞胡訪問德國,與時任德國總理肖爾茨(社民黨)會晤。

德國與以色列有所謂政府磋商,也就是雙方全體內閣會晤。這一機制凸顯雙邊關系的重要性。德國與12個國家有這一機制。不過,與以色列的上次政府磋商已是七年多以前。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Jens Thurau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