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克什米爾沖突後遺症:印巴政客都「撈戰爭紅利」

(德國之聲中文網)直到最近,巴基斯坦軍方因其在政治中的所謂角色而受到社會各界的批評。許多巴基斯坦人指責將軍們操縱去年的大選,目的是阻止前總理伊姆蘭·汗(Imran Khan)當選。他們尤其指責陸軍總司令阿西姆·穆尼爾(Asim Munir)在監禁伊姆蘭·汗過程中所起的作用,軍方對此予以否認。

“一切問題都是軍方造成的,”一個月前,一位卡拉奇的出租車司機告訴德國之聲記者。“他們把汗關起來,是因為他挑戰了軍方的權威。”

但這一切在4月22日發生在印控克什米爾小鎮帕哈甘(Pahalgam)的致命襲擊之後發生了變化。襲擊造成26人死亡,其中大多數是印度教男性。

一個自稱為“克什米爾抵抗組織”的團體宣稱對襲擊負責。印度表示,該組織也被稱為“抵抗陣線”,與被聯合國列為恐怖組織的虔誠軍(Lashkar-e-Taiba,簡稱LeT)有關聯。

新德裡指責伊斯蘭堡支持這次襲擊,巴基斯坦對此予以否認。

這場危機迅速升級,演變成兩個核武國家之間的大規模軍事沖突。

5月7日,印度空軍發射導彈,攻擊了新德裡稱為恐怖組織的營地,這些營地位於巴基斯坦和巴控克什米爾境內。

數十人在襲擊中喪生,兩天後巴基斯坦進行報復性打擊,使死亡人數進一步上升。

巴基斯坦軍方重掌大權

“對這些不受歡迎政權而言,這類軍事沖突能帶來人氣。”總部設在伊斯蘭堡的政治分析人士納齊爾·馬哈茂德(Naazir Mahmood)告訴德國之聲:“在印度發動攻擊之後,連平時批評軍方、具有自由主義和世俗傾向的人士也要求伊斯蘭堡‘給新德裡一個教訓’。”

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宣稱在這次克什米爾沖突中取得勝利,人民緊密團結在英明政府周圍。

在巴基斯坦,社交媒體上民族主義情緒高漲,用戶紛紛為軍方點贊。在一些城市,人們走上街頭,“慶祝巴基斯坦軍方戰勝印度軍隊的勝利”。

例如,36歲的拉合爾醫生瑪麗亞姆·哈桑(Mariam Hassan)告訴德國之聲,她對軍隊的表現感到自豪。

“我們保衛了國家,沒有顯得軟弱。我們擊落了印度戰機,還在多個地點襲擊了印度,”她說,引用了伊斯蘭堡方面的說法。

分析人士馬哈茂德認為,軍方已經重新掌握國內控制權。“盡管軍方原本就掌控著治理的各個領域,但現在他們對政治的掌控將更加牢固。”

拉合爾的記者與分析人士法魯克·蘇勒赫裡亞(Farooq Sulehria)表示,目前無法以科學方式衡量最近的戰爭對軍方聲望的提升程度,但社交媒體與主流媒體的評價無疑呈現出上升趨勢。

“我們必須明白,對軍方的支持來源於反印情緒。軍方現在會把這場短暫的戰爭當作自己的勝利,用來塑造形象。”蘇勒赫裡亞告訴德國之聲。

“印度人保護者”的敘事

在印度,民族主義者也將此次事件描述為總理莫迪及其執政黨印度人民黨的“勝利”。

帕哈甘的襲擊事件給莫迪政府帶來巨大壓力,要求其必須采取行動,對襲擊者及其背後勢力進行懲罰。

“對印度及總理莫迪來說,4月22日的襲擊必須得到回應,尤其是在反對派與社交媒體用戶發布莫迪2008年孟買恐襲後批評時任總理曼莫漢·辛格未采取行動的視頻片段之後,”退役印度海軍軍官烏達伊·布哈斯卡爾(Uday Bhaskar)告訴德國之聲。“因此,莫迪必須證明他能帶領印度‘殺到’巴基斯坦旁遮普省的穆裡德克和巴哈瓦爾布爾。”

“這個敘事強化了‘莫迪領導下的印度’形象——堅定、強硬、對聖戰恐怖主義零容忍。自然地,這也就延伸出了‘印度教徒保護者’的敘事,對選舉極為有利。即將到來的比哈爾邦議會選舉將是一場考驗。”布哈斯卡爾指出。

戰略研究機構Mantraya負責人香蒂·瑪麗特·迪蘇扎(Shanthie Mariet D’Souza)表示,由美國促成的印巴停火協議令印度民族主義者不滿。

“我認為印度所有民族主義團體都無法接受這項停火協議,因為這遠遠低於他們期望讓巴基斯坦付出代價的目標,”她告訴德國之聲。

“不過,未來印度人民黨對巴基斯坦的政策不會改變,除非伊斯蘭堡放棄克什米爾主張,並停止支持恐怖主義。這也是印度其他政黨的基本立場。”迪蘇扎強調。

印巴局勢將進一步收緊

專家表示,盡管兩國在沖突後都充斥著沙文主義情緒,最終承擔後果的仍然是普通百姓。

“巴基斯坦軍方對政治的干預將進一步加深,政治家的空間會越來越小,”分析人士馬哈茂德指出。

馬哈茂德還表示,這場沖突將對巴基斯坦的經濟造成損失:“政府將在6月提交年度預算案。政府已經表示計劃大幅提高國防預算,用於發展建設的資金將減少。我預計未來幾年軍方將以鐵腕統治國家。”

對蘇勒赫裡亞來說,當前局勢對巴基斯坦的公民權利並不樂觀。“在俾路支省和開伯爾-普赫圖赫瓦省,鎮壓人民運動的力度將進一步加大。政府將在全國範圍內采取更嚴厲的鎮壓措施。”

當被問及新德裡是否會借沖突邊緣化批評者(包括政治對手和少數群體)時,布哈斯卡爾承認“對社交媒體的限制可能會加強”,但他希望新德裡不會走上那條道路。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Shamil Sham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