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AI判讀助攻骨鬆早期發現 花蓮市衛生所智慧健康服務再升級

AI判讀助攻骨鬆早期發現 花蓮市衛生所智慧健康服務再升級

[台灣新聞雲報]記者王俊欽/花蓮報導

為促進高齡族群骨骼健康,花蓮縣衛生局與采風智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運用該公司開發且已取證之DeepXrayTM人工智慧(AI)輔助X光影像判讀技術,於花蓮市衛生所自2025年1月至3月間執行長者免費健康檢查,發現血中維生素D濃度較低的民眾及AI精準智慧健身房的個案,進行髖部骨質疏鬆檢測。共完成225人之髖部X光判讀,在平均年齡63.4歲的這群人中,結果顯示僅2.8%骨質屬於正常範圍,69.8%屬於低骨量,高達27.4%已符合骨質疏鬆症標準。女性占近七成,顯示其在停經後更易出現骨質流失現象。此一數據亦呼應目前學界及臨床對骨鬆風險的認知,突顯AI技術在社區篩檢中扮演的早期預警角色。

花蓮縣衛生局朱家祥局長表示,骨質疏鬆症是一種無聲的疾病,大多沒有明顯的症狀,直到跌倒或碰撞後才察覺,尤其是發生在年長者。感謝采風智匯股份有限公司資源挹注花蓮市衛生所X光設備,安裝骨質密度與退化性關節炎之AI判讀功能,嘉惠花蓮鄉親及有助於檢測骨質疏鬆症和骨骼相關疾病之風險,測出骨質疏鬆及退化性關節炎之高風險族群,提高醫療服務的準確性及異常個案由衛生所協助轉診至醫院就醫。

朱局長指出,骨質疏鬆症是因骨骼內部結構出現「空洞化」現象所導致,使骨頭變得薄而脆,容易造成骨折,常見部位包括脊椎、髖部與前臂。特別是脊椎壓迫性骨折,更會引發背痛、駝背與身高縮水,俗稱的「老倒勼」。

骨鬆症常分為兩類:

  • 停經後骨質疏鬆症:女性停經後雌激素下降導致骨質流失快速。
  • 老年性骨質疏鬆症:見於70歲以上的長者,男女皆有風險。
    危險因子分為兩類:
  • 不可控制因素:女性、高齡、更年期後、家族病史、體型瘦小。
  • 可控制因素:鈣質攝取不足、抽菸、酗酒、缺乏運動、攝取多咖啡因。

預防骨質疏鬆三大關鍵:
一、攝取足夠鈣質:30歲前是建立骨本的關鍵期,而停經後每年骨質可能以0.3%-0.5%的速度流失。依國民健康署建議,19歲以上成人每日鈣質建議攝取量為1,000毫克,相當於每日飲用1.52杯(240毫升)牛奶。小魚乾、豆製品、深綠蔬菜等也是良好來源。另可在醫師建議下補充鈣片與維生素D。
二、適度運動與曬太陽:適度戶外運動可促進體內合成維生素D,提升鈣吸收。如快走、太極拳、游泳等運動,既能保健骨骼,也有助於平衡與肌力,降低跌倒風險。
三、預防跌倒:居家環境改善,如浴廁裝設扶手、防滑墊;同時透過肌力訓練與平衡運動,提升身體穩定度。

花蓮縣衛生局提醒民眾:「骨質疏鬆不痛不癢,但一摔就骨折」,早期發現與日常保健才是避免未來悲劇的發生。花蓮市衛生所持續將智慧科技應用於基層公共衛生服務,並透過AI健身房、整合式篩檢與健康促進計畫,打造在地銀髮友善環境。透過AI與在地健康服務的結合,將進一步推動骨鬆防治衛教與運動介入,守護銀髮族骨本健康。

這篇文章 AI判讀助攻骨鬆早期發現 花蓮市衛生所智慧健康服務再升級 最早出現於 台灣新聞雲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