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北辰議員質詢今年桃園市統籌分配未設中長期追蹤與支用彈性機制
于北辰議員質詢主計處 今年桃園市統籌分配稅款為362.75億元,較去年增加逾60億元,另加上中央一般補助款共計75億元,財源挹注可觀。
但目前制度上,多數款項仍併入當年度決算,未設中長期追蹤與支用彈性機制。主計處業管「歲計、會計、統計」等任務,從編列預算、記錄執行軌跡,到最後編製決算 ,都與主計業 務相關,主計人員扮演資源分配、財務制衡、協助機關 達成組織目標的角色,然而本市歷年獲配之增額統籌稅款與補助款,常被用於長者三節禮金、加碼育津、午餐補助、肺癌篩檢、月票交通等社福政策,在每月編報總預算執行月報表中有無發現窒礙?(例如:113年因執行非法定社福支出遭中央扣減一般補助款新台幣逾1億元案)建立「統籌稅款支出用途分級管理表」,區分一次性支出與制度性支應項目,確保社福與公共支出不受年度變動影響。
于北辰議員質詢財政局:
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案。三讀通過《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案,預估桃園市未來中央統籌分配款與一般補助款合計將從現有440億元增加259億元。這是一筆巨大的公共財源成長空間,社會關注也隨之升高。在面對這筆新增259億元的財源空間時,是否已有規劃方向?會如何分配於交通建設、社會福利、教育文化等面向?
市府是否將此納入下一年度預算編列基準或施政藍圖?永續債券發行與效益追蹤。
桃園今年發行全台首筆12億永續債券,投入社宅與綠色建設,具代表意義。我們關心的不只是掛牌成功,而是資金是否落實運用,以及後續效益如何回報市民。是否已有效益與財務風險初步評估?若評估良好,是否會納為長期財政工具之一?建議建立「債券資金運用報告制度」,公開成效,累積信用,讓永續債不只是一筆財務操作,而是市府治理能力的象徵。中央補助與債務工具雙軌並行,桃園迎來財政擴張的重要時刻,市府更應展現前瞻財政規劃能力,做好分配、追蹤與公開三大原則,讓市民看見錢花在哪裡,也感受到真正的公共價值。
這篇文章 于北辰議員質詢今年桃園市統籌分配未設中長期追蹤與支用彈性機制 最早出現於 台灣新聞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