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觀察:習近平為什麼贏?因為特朗普進錯了賽道
(德國之聲中文網)特朗普又在宣稱要和習近平通電話了。他在周一(5月12日)說,“昨天我們在日內瓦進行了富有成效的會談……我可能會在本周末與習主席通話。”
這一次他似乎變得聰明一些了,沒有把未通話說成已通話,乃至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要出面對他打臉否認。此外,他還給了整整一周的時間,足以讓兩國外事部門安排妥當。
我希望他美夢成真。他多次宣稱要與習近平或者普京通話,正在安排通話,或者適才已然通話,結果都被證明是假新聞。
特朗普主動打電話,習近平會接嗎?
最近一場關稅戰中,與習近平通話也成為特朗普的主要訴求。在新宣布的關稅生效前夕,白宮發言人說,特朗普在等習近平的電話,如果等到,特朗普“將極為寬容大度”,但是,“中國必須先打電話”。
跟特朗普炫耀的諸國紛紛“舔我的屁股”情景相反,習近平不屑於他的“寬容大度”,而是選擇強硬反擊。最後的結果是,習近平不打電話,中國“不跪”,特朗普也同意談判,大降關稅了。
“日內瓦協議堪稱美國的一場全面撤退,證明了習近平強力報復的決定是正確的,”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中國問題專家甘思德(Scott Kennedy)說。
德國《商報》發表評論文章《特朗普遠非習近平對手》,認為中國竭盡全力進行反擊,並最終取得了中方所期望的效果。特朗普非但未能展示“強勢地位”,而且暴露出了他的致命弱點。
專訪:中國抗過首輪關稅 會再簽“購買協議”嗎?
可能有人會說,如果特朗普主動打電話,習近平總會接起來吧?事實上,白宮顯然主動安排過通話,但是遭到中方拒絕。根據路透社采訪的內部信息,中方認為這種做法不符合其先由官員敲定細節、最後由領導人簽署協議的慣例。
根據路透社的報道,沒有腳本的互動,不是習近平的長項,他怕丟面子。這只說對了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他不願意跟特朗普比“嘴巴大”,打嘴仗,他要比的是貨真價實的“狠”——看看到底誰對自家百姓更凶狠。
“如果政府說他們需要吃苦,他們就會吃苦”
把這個問題展示得最直接也最明白的還是中國官媒。2025年4月19日,《中國日報》微信公眾號“中國日報”發表文章《中國人不怕,中國人能吃苦!》,其中引用外媒讀者留言說:“中國人民早已習慣了艱苦的生活,並且擁護政府的政策。如果政府說他們需要吃苦,他們就會吃苦。而美國很快就會開始抱怨,因為他們無法從亞馬遜買到便宜的東西。”該公眾號還將這段話的主要部分做成字卡展示。
長期以來,國外的一些中國問題專家散播一種說法:中國政府和人民之間達成默契,用經濟發展、過好日子來換取政治上的順從。我一直認為,這種說法是對中國人的矮化。同時追求經濟發展和政治自由,以及部分個體為了政治抗爭寧可犧牲經濟利益,這方面中國人和西方人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在中國政府和普通民眾之間,從來沒有過平等的協議或者默契。中國人從來沒有過自由選擇,而政府從來都依靠暴力維持統治。
我能理解,在高壓政治之下,有些中國人的確寧願和政府之間有這個協議。但是,中國政府從來都明白,他們不可能也不需要做出這樣的承諾。因為這樣的承諾就意味著,假如經濟不好,政府就應該下台。這顯然不符合中共的絕對統治要求。
也許是露出底牌太多,也太直接,《中國日報》刪除了這篇文章。但是,很多中國網民從來都心知肚明。有網民說,中國的三大法寶就是“樹皮、野菜和觀音土”(大飢餓時期很多中國人的“食糧”,而且很快也被吃光了)。在知乎網站,有人提問:一個國家最大的底氣是什麼?有人回答說:“對內不怕死人,對外不怕割地賠款。”
中國經濟的確深陷泥沼,在這種情況下習近平為什麼還能夠強硬反擊,輕而易舉地贏了特朗普?德國《商報》評論認為,“同華盛頓相比,中國政府的貿易政策顯然更有遠見、更理性、也更具戰略眼光”。這是對英明領袖極大的誤會。習近平能贏的真正原因,在於特朗普進錯了賽道。
要比系統性的專制、鎮壓和非人道,不顧老百姓的死活,在習近平和普京面前,特朗普還是一個小學生。如果周末真的能夠如願以償和習近平通上電話,他倒是應該虛心請教一下。可惜他連這也做不到。
作者長平是中國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作家,六四記憶 · 人權博物館總策展人,現居德國。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