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輝瑞門」裁決重擊歐盟委員會

(德國之聲中文網)歐盟普通法院5月14日裁決,歐委會拒絕一名紐約時報記者訪問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與輝瑞CEO阿爾伯特·布爾拉(Albert Bourla)之間手機短信的做法不當。

布魯塞爾監督機構“歐洲企業觀察站”的奧利維爾·霍德曼(Olivier Hoedeman)向德國之聲表示:“馮德萊恩比她的任何一位前任都擁有更大的權力,以集權和秘密的方式領導著歐盟委員會——這顯然適得其反。”

備受爭議的“輝瑞門”案涉及歐盟在新冠疫情期間與輝瑞就數十億歐元的新冠疫苗合同進行談判時所交換的信息。這些私人通信的存在最初是在2021年的一次采訪中被透露的,引發了人們對歐盟核心決策不透明的廣泛擔憂。

同年晚些時候,《紐約時報》記者馬蒂娜·斯蒂維斯-格裡德內夫(Matina Stevis-Gridneff)根據歐盟透明度法律提交了一份訪問上述私人通信的請求,但遭到委員會的拒絕,聲稱其並不擁有這些信息。這一拒絕促使《紐約時報》向歐盟普通法院提出起訴。

缺乏“合理的解釋”

歐盟法院現裁決,歐盟委員會未能提供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其未持有記者所要求的文件,且未能證明其已盡最大努力查找或保存這些文件。法官還裁定,在公共采購過程中發送的短信應被視為歐盟官方文件。

透明國際的莎莉·欣茲(Shari Hinds)在接受德國之聲采訪時表示,該裁決是“透明度的真正勝利”,代表著朝著恢復公眾信任和機構問責邁出了一步。

歐委會表示將注意到歐盟普通法院的決定,並承認有必要就其未能提供有關短信的原因提供更詳細的解釋。但歐委會強調,法院並未質疑委員會整體的文件登記政策,因此預計這些規則不會發生變化。歐委會在一份聲明中說,“透明度始終至關重要”,並重申了其在現有法律框架下致力於公開和問責的承諾。

歐委會現在可以對裁決提出上訴,也可以選擇遵守裁決,要麼發布短信——如果它們仍然存在,要麼提供短信缺失的詳細說明,包括短信是否被刪除以及在何種情況下被刪除。

“羞辱與徹底的失敗”

赫爾辛基大學跨國歐洲法教授佩維·萊諾-桑德伯格(Päivi Leino-Sandberg)告訴德國之聲“歐盟委員會不斷重申其對透明度的承諾,但在落實這些原則時,卻未能做到,甚至沒有承認這個問題”。

許多歐洲議會議員也做出了強烈反應。左翼集團聯合主席馬丁·希爾德萬(Martin Schirdewan)稱,這項裁決對歐委會來說是“羞辱與徹底的失敗”。他指責馮德萊恩通過保密損害了民主,並要求她立即公布這些信息。他警告說,不這樣做就是不負責任,就該下台。

“歐洲企業觀察站”的霍德曼認為,馮德萊恩既領導負責執行歐盟法律的歐委會,又直接監督疫苗談判,因此扮演了雙重角色,“造成了明顯的利益沖突”。他說,這項裁決不僅對歐盟委員會來說是一樁醜聞,對其主席也是如此。

他表示,當負責執行透明度的機構未能追究其領導層的透明度問題時,公眾信心最終會受到打擊,尤其是在領導層似乎因缺乏審查而受益的情況下。他還補充道,盡管歐盟委員會以疫情緊迫性為由為其做法辯護,但危機狀況並不能成為缺乏透明度的理由,否則只會助長陰謀論,而不是信任。

需要“問責和監督”

透明度監督機構和法律專家表示,法院的裁決標志著布魯塞爾處理行政溝通方式的轉折點。透明國際的莎莉·欣茲說,“影響數百萬人的決定不應通過私人短信做出,而是需要在正式場合進行,並有問責和監督。”

批評人士傳遞的信息很明確:政策制定,尤其是在公共衛生和財政方面的政策制定,不應在暗中進行。

這場爭議的發生正值歐盟處於敏感時期。隨著極右翼民族主義勢力在幾個成員國崛起,許多公民對歐盟的懷疑日益加深,因此對機構信任至關重要。

歐洲議會現在可能要求進行獨立調查,民間社會團體呼籲制定更嚴格的法規,以確保所有官方通信都被存檔並可訪問。

馮德萊恩能否安然度過余波仍是未知數。但隨著法律審查的加強、公眾信任岌岌可危,她的歐委會主席任期現在面臨著迄今為止最嚴峻的一個考驗。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Tessa Clara Walther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