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道感染、結石 彰化秀傳醫:竟是喝水不足惹的禍!
▲每年一到夏天,泌尿科門診裡總是有不少因為「水喝太少」而掛病號的病人,彰化秀傳醫院泌尿科温晨越醫師指出,最常見的兩大問題是泌尿道感染和泌尿道結石,而這兩者的共同源頭,常常就是「水分攝取不足」。(圖╱彰化秀傳提供)
【亞太新聞網/記者孔亮云/彰化報導】
每年一到夏天,泌尿科門診裡總是有不少因為「水喝太少」而掛病號的病人,原來喝水量看似小事,卻可能帶來大麻煩。有些人是因為忙碌工作整天沒喝幾口水,也有人為了減少上廁所次數而刻意不喝水,結果導致泌尿系統問題接踵而來。
▲温晨越醫師表示,當細菌進入膀胱時,若沒有足夠的尿液頻繁排出,細菌就容易滋生,破壞黏膜,引發感染,同時,水分不足會讓尿液中的鈣、草酸、尿酸等晶體成分結晶、形成結石。(圖╱彰化秀傳提供)
彰化秀傳醫院泌尿科温晨越醫師表示,在泌尿科,最常見的兩大問題是泌尿道感染和泌尿道結石,而這兩者的共同源頭,常常就是「水分攝取不足」。
▲温醫師呼籲民眾,「多喝水」是預防泌尿道疾病的最佳良藥,建議民眾每天至少攝取2000c.c.水分,尤其在氣溫高、活動多、出汗多的情況下,更應主動補水。(圖╱彰化秀傳提供)
温醫師指出,最近有一位三十出頭的女性上班族,長時間待在冷氣房裡,水喝得不多,還常憋尿。某天突然出現頻尿、尿急、排尿灼熱等不適,檢查發現是膀胱發炎,細菌甚至已經逆行感染到腎臟,演變成腎盂腎炎。還有一位五十多歲的男性,長期從事戶外勞動,卻很少喝水。有天半夜,他因為腰部劇痛,痛到滿地打滾,送到急診才發現是結石卡在輸尿管,這樣的情況嚴重時還可能導致腎臟功能受損。
温醫師進一步表示,泌尿道感染的發生,和體內細菌無法順利排出有關。這是因為當細菌進入膀胱時,若沒有足夠的尿液頻繁排出,細菌就容易滋生,破壞黏膜,進一步引發感染。尿液中本來就含有鈣、草酸、尿酸等晶體成分,而水分不足會讓這些物質濃度升高,身體水分又經由汗水大量流失,尿液變濃,更容易讓這些成分結晶、形成結石,這也是為什麼夏季是結石病人的高峰期。
温晨越醫師說,對於較小的結石,通常會採取保守治療,鼓勵病人多喝水、多運動,像是跳繩或上下樓梯,加速結石的排出;同時搭配藥物放鬆輸尿管,幫助把膀胱裡的細菌或石頭沖刷出去。若這些方法無效,就會進一步安排體外震波碎石,將結石震碎成沙狀,再隨尿液排出體外。嚴重者,像是結石堵塞、引發感染,甚至影響腎功能的情況,則需透過內視鏡手術,從尿道進入膀胱、再進到輸尿管,將結石直接夾出。
温醫師再次強調,「多喝水」是預防泌尿道疾病的最佳良藥,建議民眾每天至少攝取2000c.c.水分,尤其在氣溫高、活動多、出汗多的情況下,更應主動補水。觀察尿液顏色也是自我監測的小撇步,越清澈越好,顏色越深表示水喝不夠。保持良好水分攝取,不僅能預防泌尿道感染,還能大幅降低結石風險。別等到腰痛難耐、尿尿灼熱才想到喝水,日常小小的習慣,正是守護泌尿系統健康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