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采購機構深陷腐敗調查
(德國之聲中文網)北約支持與采購局(NSPA)現雇員和前員工的腐敗調查持續曝光,目前已有5人被拘留,其中兩人在比利時,3人在荷蘭。
比利時聯邦檢察官辦公室上周首次對外公布拘留消息,稱這些拘留與北約采購彈藥和無人機的合同中“可能存在違規行為”有關。
比利時當局在一份聲明中表示,NSPA在盧森堡的員工或前員工可能已將信息傳遞給國防承包商。“有跡象表明,這些非法行為所獲資金可能通過設立咨詢公司等洗錢手段‘清洗’過。”聲明寫道。
隨後,荷蘭當局宣布拘留了三人,其中包括一名58歲的前國防部官員,此人曾負責“國際采購合同相關工作”。
盧森堡的檢察機關證實在該國查獲了文件,並表示調查已擴展至意大利、西班牙和美國,由歐洲聯盟刑事司法合作署(Eurojust)進行協調。
北約:徹查到底
近期在土耳其召開的北約會議上,北約秘書長馬克·呂特(Mark Rutte)向記者表示,此次調查是由NSPA自身主動發起的。“我們要查個水落石出。”呂特說。
NSPA總部位於盧森堡,員工超過1500人,並在歐洲多個國家設有分支機構。該組織不僅為北約各項軍事行動提供後勤支持,還可以代表成員國協商防務合同。
這類聯合采購計劃本應通過有效地捆綁需求來為各國政府節省預算。北約表示,該機構本身秉持“不盈不虧”的運作原則。
去年,NSPA代表多個成員國簽署了一項近7億美元的“毒刺”防空導彈采購合同。前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於2024年5月宣布了這一協議,但並未透露參與國的具體名單。
監督機構“透明國際”防務問題專家格蘭迪(Francesca Grandi)指出,無論此次調查結果如何,這起事件都是一個“寶貴的提醒”,說明必須對公共資金在國防領域的使用進行嚴格監督。“某種程度上,這起案件的曝光恰逢其時,因為它了我們透明度的重要性。”
時機不佳
此次醜聞的爆出,對北約而言時機頗為敏感。目前,面對俄羅斯在烏克蘭戰爭背景下的大規模軍事擴張,北約各國正值一個可能持續多年的國防支出激增期。
在即將舉行的北約峰會上,受到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施壓,32個成員國預計將承諾將國防支出提高至至少本國GDP的3.5%。
這遠高於目前的2%目標和目前約2.7%的實際平均支出比例。
據北約上月公布的數據,2024年北約集體國防支出達1.3萬億美元。
與此同時,佔北約三分之二成員國的歐盟也在准備展開一輪重大軍費投入。歐盟委員會宣布了一項計劃,利用歐盟優秀的信用評級借入1500億歐元,以協助27個成員國在未來投資8000億歐元於防務領域。
國防領域的資金激增,腐敗風險也隨之上升
未來5年,數千億資金將流入國防工業,公共機構在管控腐敗風險方面將面臨巨大壓力。
格蘭迪指出,全球範圍內,由於政府合同高度保密、涉及巨額資金以及談判的敏感性,國防領域尤其容易滋生腐敗。
歐洲也不例外。在國家和歐盟層面,許多旨在幫助根除其他公共采購流程的透明機制往往並不適用於國防和安全領域。
例如,歐洲議會對通過“歐洲和平機制”(European Peace Facility)向烏克蘭提供的軍事援助資金,並沒有正常的預算監督。通過該機制撥付給基輔的資金已經超過100億歐元,而這些資金並不來自歐盟整體預算。
格蘭迪表示,總體而言,透明國際對當前政策制定者在日益增長的國防開支浪潮中,缺乏對透明度與監管機制的關注感到非常擔憂。與此同時,國防工業的游說活動也在增多。
“監管缺失的風險在於,我們最終可能構建出一個不能有效保障公民安全的國防體系,效率低下、浪費資源,並為濫用權力和不當影響提供了空間。”她警告說。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Ella Joy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