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非核家園「用肺發電」賴總統的三大挑戰與反諷

總統賴清德就職滿周年,發表談話時開宗明義指出,台灣正面臨三大關鍵挑戰:氣候變遷、健康促進、以及社會韌性。這三個議題,確實是全人類當前最迫切的共同問題。諷刺的是,就在三天前,台灣正式走入「非核時代」,靠的不是綠電供給,而是中火燃煤機組幾近全開的慘烈現實。這不只是能源政策的倒退,違背氣候變遷下的減碳趨勢,用肺發電危害人民健康,仰賴煤炭或天然氣進口也有違國安韌性。賴總統目標喊得響亮,但所作所為卻是背道而馳。

核能是全球公認的低碳能源選項。歐美多個國家,包括德國在內都已開始重新評估非核政策,甚至有國家啟動重啟核電廠的工程。台灣卻在此時關閉核三廠最後一個核電機組,17號開始台灣供電已經沒有核能。民眾或許尚感受不到立即影響,因為台電讓中部的台中火力發電廠機組全數上陣,高速燃煤發電。賴政府說要對應氣候變遷,卻讓燃煤機組全開,對於減碳來說,無疑是自斷雙臂。

台中市環保局長陳宏益嚴正指出,中火的九部機組已經開到九成九,空氣污染指數居高不下。根據衛福部與國健署統計,中南部地區肺腺癌發生率逐年上升,空污早已是公衛隱憂。當然有些人會說,台灣得汽機車居高不下也是空污一大原因之一。但汽機車是國民生活生財重要工具,但發電方式不是沒有更好的選擇,如果談空污卻無視用肺發電的貢獻,根本是掩耳盜鈴。政府口口聲聲要「促進健康」,卻選擇緊抱民進黨意識形態,讓中部民眾「用肺發電」,怎能不令人氣憤?

再說到社會韌性。台灣地處地緣政治風險之中,能源安全不該倚賴單一來源。核能本地自產、供電穩定,相較於極度依賴進口的天然氣發電,更具備韌性與戰略彈性。俄烏戰爭期間,歐洲即因天然氣進口受阻而爆發能源危機,台灣若遇類似情況,無核電作為本土穩定供電來源,將面臨極高風險。

但這一切,民進黨政府似乎視而不見。以「非核家園」為最高原則,在意識形態主導下排拒核能,不顧現實與科學證據,也不顧國內高達七成民意支持核電延役的呼聲。不僅如此,台電財務因發電成本飆升而債台高築,電價壓力迫在眉睫,民生經濟首當其衝。民眾黨預估,廢核之後台灣電價成本可能從3.8元攀升至5.5元以上,重創家庭與中小企業。

我們不禁要問,賴總統強調的三大挑戰究竟要如何落實?如果對氣候變遷的回應,是用更多火力發電;如果對健康促進的實踐,是讓中部民眾吸進更多廢氣;如果對社會韌性的建構,是拿掉最穩定的本土能源,那這樣的執政,說穿了只是意識形態驅動下的錯誤賭注。

非核家園的代價,正由全民共同承擔。而這份代價,正侵蝕著台灣立足國際,安定內政的基礎。全民建康、金錢與安全都暴露在風險之中。誠摯呼籲賴總統不僅應擘劃治國願景,更應該誠實面對三大挑戰背後的真正解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