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統說都不能說 併購統一就可以 閃兵不行 變身閃靈就可以?
賴清德總統就職一周年,臺灣社會卻沒能暫離選舉的政治紛擾。執政黨鼓吹大罷免是主因,另外司法有如當權馬前卒的肅清動作等等,都讓社會瀰漫不安。而執政黨行事雙標也讓社會價值嚴重錯亂。就以這兩天引發議論的兩岸併購說來看,一個國家元首對兩岸論述可以從兩國論、祖國論、兩岸互不隸屬,又到可以來談的併購說。相對地,一個在臺灣沒沒無聞的陸配卻因為在網站上講武統,連程序正義都沒有即遭驅離。最諷刺的還有,檢調才大動作逮了一批閃兵藝人,幾天後,賴政府卻宣布疑似閃兵的前立委出任外交官。凡此種種混亂,或只能歸咎雙標治國了。
今年初,總統府及外交部等府院黨高層身邊爆出共諜案,但第一時間並未公諸社會,只見全台緊盯一名在抖音上談兩岸講武統的陸配亞亞被要求離開臺灣。賴清德總統義正詞嚴頒布「賴17條」,並將中國大陸明確定位成「境外敵對勢力」。突然雷厲風行肅清匪諜,原來是共諜直搗執政黨府院高層,陸配亞亞等一併遭殃。共諜該防該捉無庸置疑,但亞亞案之所以引發正反不同意建議論就在於一介平民百姓的言論真的能實質影響兩岸嗎?每個人心中答案或許不盡相同,但賴政府上台以來就是政府說了算,表示「傷害自己的國家和國人,不是言論自由。」管他無前例可循,管他程序正義,說驅趕就驅趕,無論民眾認不認同,都莫可奈何。
沒想到,賴總統卻在就職周年專訪中,針對為何不與中國大陸談判時,他表示「中國是比較大的公司,臺灣是比較小的公司,如果說你要併我的公司,你要提條件啊!不是臺灣來提條件」。訪談一公開,社會譁然。原來兩岸不可以講到武統,但可以買賣?原來在賴總統心目中,跟中國大陸翻臉不往來,是因為中國不提給臺灣好條件?簡單講,就是臺灣「待價而沽」?
兩岸關係從賴總統就任時的類兩國論,雙十演說的祖國論,再到互不隸屬的境外敵對勢力,如今就職周年又提出併購條件說,或者併購誰先提條件說,真是太滑稽了。不能講統一,談論武力統一更是大忌,但是,可以併購、可以談條件?難怪網民要大酸賴政府執政下的臺灣「產業送美,主權賣中」。諷刺莫非以併購方式統一,就是賴政府歡慶周年的方式?
官民待遇不同調的還有,芬蘭代表林昶佐的派任案。由前立委林昶佐出任駐芬蘭代表,消息一出各界撻伐。網民狠批,莫非是為了呼應至少我們還有音樂?林昶佐是前立委,從無黨籍開始參政,經由賴清德推薦加入民進黨。過去以閃靈樂團廣為人知。從在大陸發展的藝人王大陸閃兵被罰並入伍後,檢調日前才大動作約談、偵察一連串藝人閃兵事件。
林昶佐曾經坦承,年輕時為了玩樂團想方設法逃避兵役。最後林昶佐果然因為焦慮症獲判免役。當然目前並無證據證明林昶佐閃兵,但絕對可以合理懷疑。賴政府對此不置一詞,徒然讓人再度見識到甚麼叫做有黨政無敵。一個疑似閃兵的民進黨員不但沒受到調查還可以出任駐外代表。
各界紛紛為外交體系人員感到不平,臺灣外交特考錄取率低、外交官養成不易,這種只當過立委的疑似閃兵都能成為駐外代表,不但是對芬蘭的藐視,也狠狠打擊了辛勤努力的基層外交人員。
從官員任用到對平民百姓的管束,賴政府處處顯露出其標準的不一致,只許州官放火上不足以形容。價值與社會準則的混亂,導致人心不安。有人戲稱關鍵在有沒有黨政?雙標治國,人民如何信服,如何團結,豈是國家社稷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