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中國對歐直接投資多年來首次反彈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研究機構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和德國智庫墨卡托中國研究所(MERICS)5月21日聯合發布報告,指出盡管中國和歐盟之間存在摩擦,但中國在歐盟和英國的直接投資(FDI)依舊在2024年呈現大幅增長,較上一年增長47%,達到了100億歐元。這是多年以來的首次反彈。
報告指出,這種反彈是全球範圍內中國投資復蘇的一部分,也體現出在中國對高收入經濟體的投資中,歐洲仍然是主要的投資目的地,吸引了中國在高收入經濟體所有FDI的53.2%。即便考慮到中國對所有經濟體的投資,歐盟和英國去年在其中的佔比也達到了19.1%,這是2018年以來的首次顯著增長。
不過從地域分布來看,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更側重於新興市場,在總額中佔比64%,特別是亞洲。而中國對美國的投資則持續下降,在2024年不到20億歐元,在總額中佔比僅為4%。
增長由何推動?
報告顯示,中國在歐洲投資的增長主要是由綠地投資(greenfield investments)和並購帶動的。綠地投資又稱創建投資、新建投資,簡而言之是指投資主體在海外全新的區域建立全新的業務、設施。
報告稱,這是中國在歐洲綠地投資的連續第三年增長,同比增長21%,達到了創紀錄的59億歐元。2024年,綠地項目佔中國對歐投資的59%,電動汽車相關項目在其中繼續佔主導地位。
同時,並購(M&A)活動的改善也推動了整體投資水平的提升。2024年中國在歐洲的並購交易同比增長114%,達到了41億歐元。這種增長來自幾筆大型收購。不過2023年中國在歐洲的並購活動曾跌至200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因此,即便2024年顯著增長,但仍然僅與2022年的水平持平,而2022年的水平已經是201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報告預計,2025年中國對歐並購投資將保持穩定或小幅增長,但不會重回歷史高位。
“三巨頭”佔比下降 匈牙利拔得頭籌
曾經的中國對歐投資“三巨頭”——德國、法國、英國,在中國對歐直接投資中的所佔份額明顯下降,2024年僅為20%,遠低於2019年至2023年52%的平均水平。報告表示,這一下降既反映了投資模式的變化,也反映了總體投資的大幅下降。
相比之下,受資本密集型綠地項目的推動,匈牙利佔中國在歐直接投資的31%,佔比最高。但報告也表示,雖然中國在匈牙利的總體影響力正在增加,但是和其他匈牙利貿易伙伴相比仍然有限。中國大陸在匈牙利的外國投資金主中排名第六,不及德國、奧地利、美國、韓國和法國。
長期前景如何?
此外,報告指出,中國在歐洲的投資足跡仍然相對有限,在歐洲的投資規模仍然相對較小。電動車這樣的投資綠地引起了關注,而電動車領域勢頭的放緩也讓中國在歐洲直接投資的增長能否延續受到質疑,因為目前“沒有其他行業可抵消電動車投資可能出現的下降”。
而且,中國對歐投資的反彈發生在復雜的經濟和地緣政治背景下。報告稱,中國企業面臨國內增長疲軟、產能過剩加劇、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持續的通縮壓力,這都讓企業更多地尋求海外發展機會。不過中國企業在歐洲的投資也存在不少阻力。歐洲正加強監管審查,圍繞中國新綠地項目審批、審查的爭論也愈演愈烈。
報告在最後指出,中國企業是更多通過出口、還是更多通過直接投資實現國際化,將取決於中國和歐洲的政策。而中國在歐洲的投資自然也將受到中歐關系走勢的影響。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